以心印心(上)
以心印心(上)
主伴重重互攝入‧各具互具如帝珠
珠珠普攝眾珠影‧又復入他不自主
諸佛菩薩都互為「主伴」。亦為「主」,亦與一切為「伴」。每一尊都可以作「主」,同時亦為他伴。換言之,一切眾生都是三世諸佛的「等流體」,你也是佛!他也是佛!每個人都是佛!都是佛性等流體!
六祖慧能大師說:「菩提自性,本來清淨,但用此心,直了成佛。」每一個眾生的清淨佛性,都是本然俱足,成佛的一念就在迷悟之間,迷者為凡夫,悟者自然能超凡入聖。
然而聖人與凡夫二者亦是方便的假名,迷者的佛性與悟者的佛性,不會因為有迷悟相而有所差別。同樣是清淨圓滿。所以世俗的學問知識較高者,與目不識丁的或者學識較低淺者,其佛性都是平等無二,不增不減。
一切眾生的如來藏性,不會因為世俗的才智、學問、歷練等等而有所差別。就如同六祖慧能大師一樣。雖然不識字,仍舊能開悟佛性,成佛作祖。慧能大師雖然沒有修學世間上所謂的學問,然而為眾生開示的法語,皆不離真如妙性。說法無礙、辯才無礙。當然有人會心存懷疑,既然慧能大師目不識丁,何以能宣說令人動容且辭義優雅的法語?何以所宣說的佛法,皆不離真實義?開悟的聖者真能如此嗎?自性的力量真的如此不可思議嗎?其實開悟的聖者,應該是有這種能力的。
依照密宗的說法,喉嚨的喉脈如果開解之後,所有眾生的語言,自然而然能通達。既然能全部通達,那依照語言所寫出來的,自然是文章。就如同佛一樣,喉嚨的糾結都打開了,所以佛能通達一切眾生的音聲語言,一切音聲語言的意義都能明白。所以法義辭辯全部俱足,故能以一音演說一切法,而眾生隨類各得解。
當然,除了根本智,也有所謂的後得智。如果是經過後得智來培養的,這就是屬於一種緣起,緣起是因為要隨順各各眾生所在的境界,或者是因應眾生的需要,方便度眾生等等諸如此類,而去學習的知識。就好像一位優良工匠,要擁有良好的技藝,就必須要花費三年五載,甚或更長的時間。
這種就是一種因為磨練所成的智慧經驗。這也可以說是後得智,因為後得智也不離根本智。所以這也是我們凡夫境界,所必須經歷的過程。但是,若是由根本智來完全體驗之時,因為一切眾生心即是我心,所以這根本智能深入一切眾生之心。
既然能入眾生之心,那麼眾生心中的智慧,他裡面的阿賴耶識,由無始劫來所種下的因緣、所了解的智慧,譬如說有的是科學家,有的是農學博士、有的是化學博士、有的是物理博士等等種種不同身分,個個皆有不同的智慧。不同的語言天才智慧,無始劫以來,一下出生於這邊,一下子又出生於那邊,乃至於三界六道不同的地方投生,就如同投生於畜生道中,當然就會畜生道的語言。
所以既然能普入眾生的心,則其無始劫來的緣起,其所了解的智慧,都能融成一體,就像是一片CD一樣,可以將每一首不同的音樂壓片或者燒錄在同一片CD中,也就將這一切印入於心海之中,既然這一片CD能包容這麼多的東西,一多互入,無罣無礙,一一皆可遍這個大法界,所以一一眾生的無量境界,可以入於我們八識田中的一顆種子當中,一一也能融攝無量眾生於法界中的無量智慧。融入於我們的種子。
如此一來,同時十方三世諸佛的智慧,也是為我們的法性身所遍滿。換句話說,當一尊佛成就時,他無量無邊的智慧,無量無邊的正遍知海,也是能融入我們眾生正遍知的本體。這種豈不殊勝!難道這不是我們的「家珍」嗎?偈曰:
十方諸佛普迴向
凡夫隨喜普下載
以心印心融一體
果地莊嚴頓開顯
這就是我們的「衣珠」、「家珍」,我們本來俱足的大王寶餐,或者說是大王的寶庫,傾囊而授。這表示說佛的所有一切智慧三昧海、海印三昧,我們都可以與之融為一體。就好像是蓋印章般,我們的印紋與佛的印紋是如出一轍,完全相同。
因為如此,所以說「以心印心」。就如同一瓶甘露,從一個寶瓶中將甘露倒入另一個寶瓶,完完全全都能得到原味,都是相同的醍醐妙味,這就叫作「印契」。也稱為「符契」,融成一體,入我我入本相融。是故都能俱足如來的智慧德海,所有的一切三昧境界,我們也都可以體驗的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