般若心要{11下}
般若心要
{11下}
力空金剛上師 開示
繁興舞佛袖.苦海泛慈舟
夢裡攢金剛.塵勞作佛事
雙融不二諦.俗事皆菩提
住持如是境.精進普薈一
一味無滲漏.天真法爾佛
「住持如是境.精進普薈一」,能夠安住在這樣的境界,住持在這樣的境界,如是境就是如是如是,說法而如是的境界,能夠安住在本性的妙境。「精進普薈一」,還叫做精進波羅蜜,才能夠普薈於一如萬法,普薈於一如,「薈」就是會合的意思,這個薈本來是薈供的薈,就是說我們大家都出很多供品集合在一起來供養三寶,這是薈供,會合一切功德有,供養三寶,這也是表示說,能夠薈無量的三昧,乃至薈如無邊的世間、出世間的一切法於一如。因為法法皆佛法,沒有第二法可得,悟解如來的自性,都是彰顯本體,所以就是一如一真法界,沒有第二法可得。
「一味無滲漏.天真法爾佛」,在這種一味的三昧中沒有滲漏,無滲漏的意思就是一點都不著於相,一點不著於法,一點不落於有,也不落於無,也不落於中,也不落於任何的八萬四千法,不落於任何八萬四千塵勞相,而一法不生,一法不立,所以叫做「不漏」。假如有一法生,有一法認為怎麼樣怎麼樣,這就是滲漏,滲漏就好比完璞沒有剖開的時候,渾沌完璞,都沒有鑿痕、刀痕,沒有斧頭痕,沒有被人切斷,昏昏懵懵,圓圓沌沌,好像先天一氣,無我無人,無極之法界,無我之妙相,妙相不相,讓你們不能夠去安立名相,那裡說這是某某,好像不是某某,這好像是什麼,你說我不是什麼,你取任何名,都沒有適合它的本體。像摩尼珠,你在左邊看是紅色的,你就說摩尼珠是紅的,我反對!我在這裡看是青色的,你怎麼說紅的,我跟他說這個摩尼珠是青色的,他那邊看說:不對!不對!我抗議!我這裡看起來是白色的。所以摩尼珠,也不是青色的,這邊又看也不是白的,這邊又看也不是黑的,這邊又看也不是那個湛色、褐色,反正七色都不是,乃至無量色都不是。都不是,但是都是。
因為這個摩尼珠離一切相,離一切色相,而能夠現一切色相,所以東西南北四方上下,能夠現的色彩都各個不同,它會反應出來的色彩都不一樣,跑到東西南北,在上面、下面看,四方八方看,顏色都不會一樣,都隨你的方位而顯現不同的色相。一切法也是一樣這樣,都沒有一切相,都不可以把它安立名字,這樣說你是青、黃、紅、白,都不行把它安立。因為把它安立了,就受限於它,就把它矮化了,把它扭曲化,把它邊際化,讓我們不能歸全,不能見全體,不能了全貌。好像我們以蠡測海,看海只有一個圓圈大,或者是以井觀天,青蛙在井底看上去,天這麼小一個而已,跟大鵬鳥相爭,大鵬鳥回來看到青蛙,青蛙說:你知道什麼最高?牠說我知道,天最高。什麼最大?大鵬鳥說天最大。青蛙跟他爭,不對不對!天哪裡大!我在這裡看上去只有三尺寬而已。這就是表示說凡夫的心念,凡夫的肉眼所看的,都沒有看到真實的相貌,我們所看的都是一偏之見,像盲人摸象一樣,雖然摸到,但是說象長得什麼樣,其實象也不是像畚箕,也不是像柱子,也不是像牆壁,也不是像掃把,都不是!但是也都是,都是就因為那都是大象的一部分。我們凡夫也都是各自一部分,法是有,有也對;法是無,無也對;法是空,空也對;法是中,中也對;法是亦有亦無也對,法是非有非無也對,你怎麼說,說了一百零八句都對,但是如果要整體說起來,通通不對!因為你們都有所執著,執說空才對,有就不對;執說邊才對,中就不對,或是執說中才對,邊就不對;有所執就不對,如果無所執,通通對。五個禪師的舌頭都是活動的,沒有說這樣舌頭不一樣,這邊不同,中間不同,該向左邊轉就轉,該向右邊轉就轉,一下跟你說狗有佛性,一下跟你說狗沒有佛性,一下跟你說狗非有佛性、非無佛性,你就摸不到門,其實這都因為我們眾生執著一部分,禪師才說另一部分來否認掉,讓你不執著法門。
如果你再說無,他就說有把你否認掉,讓你不執著於無;如果你執著中,他就用邊打你的中道見;如果執著邊,他就用中道打你的邊見。如來聖人都是以對治眾生心來施妙藥,這個藥都是隨眾生的病,才有藥出來,如果你沒這病,他就不必開這個藥方來對治,所以說這個藥方也是假。我們說真藥治假病,如果你是真的,我就沒有辦法治療這個病。心病,怎麼醫也醫不斷根,因為眾生的病都是假病,暫時的執著,可比說小學生的執著,中學生的執著,和大學生的執著,見解都不一樣,那個時候有那個時候的想法,某一個階段就漸漸開化,更加光大,所悟就越大,所以一個階段一個階段,覺今是而昨非,慢慢他就進步快。我們眾生就執這相、執那相,全部都執,不過是見你執這相把它掃掉,執那相又掃掉,一直掃,掃到你一法不立,這個時候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。到那個時候,你的見智怎麼都沒,那個時候叫做獨體現前,叫做迥脫根塵,都講是知見心放下,不會再生分別量,執我如何,執他如何,連說執都沒有,都沒有的那個時候才是我們所要證的妙心。「雙融不二諦,俗事皆菩提」,所以說世俗事都是菩提。
「一味無滲漏,天真法爾佛」,一味就是平等一味,法界平等一味,一真法界,沒有一相不是這樣,萬法一如,萬法歸一,一歸何處?歸在如如,法爾如是處,歸於本體,歸於本然的法界。如果能夠達到一味三昧,就能夠證得「無功用三昧」,那個實境就可以進入法爾如是的本體。我們這個瑜伽,初方便就是專一瑜伽,過了就變成一味瑜伽,再過就入於任運自在瑜伽,再過就入於無功用行三昧,無功用行瑜伽,所以這有四個階段,其實就是我們用心的境界不同,才入四個境界,其實只是一體而已。因為實際理地,本來就是一味,本來無整無修,不整不治,本來是任運自在,本來是無功用心,不用思惟,不假思惟,不假任何的功行,本來現前,這是我們的一味瑜伽的最極方便之妙用。
無漏普相,就像秋天的時候,樹葉都落光的時候只剩下樹幹,樹幹就表示真如,表示我們的佛心,表示都沒有插花的,沒有雜念,沒有雜是非、雜名相,沒有名相,也沒有聖解。不離一法,像樹葉都落光了,叫做「露骨真」,露出這個骨,這個樹的骨幹,「真」就是真實的本體顯現,叫做「露骨真」。世間一切法,剛才就說要如何修,修有次第相,有生起次第,或是說圓滿次第,修到最後不用任何的功用,也不用進火,也不用退火,也不用再增加我們的火候,那個時候就是本然如是、本然俱足、本然現前、法爾如是、處處不變、處處如是、處處皆霑、處處皆取,取就都是它,沒有一法不是它,也不增、也不減,所以用功夫用得緊,也沒有增相;處於湛然平淡的法界中也不減、法性也不減,因為它沒有增減相。這個修法的奇妙處就是說,用心的方法就是要這樣用,其實心是本來自性本清淨,不必去用,如果要用,表示說我的心還有髒,要去清。其實這個心本來清淨,我們的佛心本來清淨,本來沒有沾到髒,無始以來到現在,你就是做凡夫,我們的佛性原本像虛空,不會染著,所以不用去摩擦它,去對治它,去修整它,去除妄相,怎麼樣去降伏其心,都變成多餘的。因為只要你造起本面目,顯起本來心,這個時候顯與空本來不二,所以你不用多生心動念,頭上安頭,文殊上又安立文殊,這個時候只要任其本分而已,純其本面目而已,如是如是而已。一如是處,無有其如是而已,因為再有其如是,就是頭上安頭。如上不加如、佛上不加佛、頭上不安頭、定上不安定、相上不安立相、法上不安法、皇上不安皇、頭上不安頭、尾上不安尾、名字上不安名字、這個叫做「一如」。
假如有所安,就不叫做「一如」,就變成兩如了,也不叫「一真法界」。所以上師也非上師,如來則非如來,是名如來,凡夫則非凡夫,是名凡夫,這樣的話,凡夫的真諦就是如來,如來者是如來,這個如來就變成凡夫,如來非如來,那麼這個如來就是真實的如來。假如如來有如來相,這就不是如來,就是凡夫相,取名為如來。所以要知道萬法不自法,眾相不自相,心心如是,不要動本處就能夠入真如自己,不動契真如,就是不必要動一步,就到達真如的彼岸。這是說我們學法,要在念念當中歸本念,法法中歸本法,相相中歸本相,這樣的因地不著一法,那麼果地也不增一法,因諦不滅一法,果諦不滅一法,因不離果,果不離因,全因是果,全果是因,因為因非因,果非果故,所以因果不二故,因果也不一故,因果非一非異,所以皆是如是如是。我們要在圓解當中來悟入佛性,現在我們想一想,什麼是學人佛性,什麼是眾生的佛性,什麼是解脫自性,什麼是最上一乘的菩提心,該怎麼解答?這樣問的時候,問的當體就是解答的當體,而且舌頭掛滿法界,一切法界所現前的一切都是在答覆你的問題。為什麼?因為一切現前諸物,都是如來自性,都是解脫自性,都是菩提妙心,都是祖師西來意,哪一法不是?所以你說要人回答你,根本不用舌頭去回答他,處處皆可回答——你拿著書本這樣一散,也是在回答他;你一聽,也是在回答他;你一聲響,也是在回答他;你做這樣轉,也是在回答他;雨聲也在回答他、風聲也在回答他、雷聲也在回答他,那麼既然處處都是在回答他,還用我多此一舉再回答嗎?你回答也如是,不回答也如是,法法無不如是乎!法也是法,非法也是法,非非法也是法,一切不法也是法,但是假如執著於非法是法就錯,執著於法是法也錯,不著於非非法是法也錯。其實我這樣做決定答也不對,為什麼?因為你把它刻意的安立就是什麼,就錯了!認為這個就是對也錯、這個就是如來法也錯、這個就是解脫法也錯,凡有安排就是錯。那麼,不安排對嗎?不安排也錯,因為有安排與無安排都是對立的法,既無安排,就沒有不安排者,安排非安排都是二法之所生,你不要在安排中做安排想,不要在無安排中做無安排想,那麼這個時候安排也對,不安排也對。非故,就是如如故,但是你假如安排做安排解,不安排做不安排解,這兩個都錯。現在我又再說了,安排做安排解,不安排做不安排解,錯嗎?答案也非錯,為什麼?自性是空,不自以為錯;自性是空,所以不自以為不對。
法沒有是、沒有非;法不自是、法不自非;法不自認為是如何如何,法不以如是處有如是,法無定格處,所以法沒有對,法也沒有錯,無是無非就對了嗎?假如做這樣解,又錯!假如不做這樣的解說,這本來是的,但是一做這樣的解說,就馬上又一百八十度變調,這就好比說我們要去抓雷公一定來不及,看到閃電時要抓閃電,一定來不及。這妙法的悟處,在一念間,剎那現前,如果你沒有隨時在第一念當中、在現量境界中、在還沒生心動念中,馬上悟入,就為時已晚,落入比量相,落入思惟境,落入是非境,落入巢窠,落入鬼羅剎國,或是落入迷宮。所以說般若很微妙,我們也是在法上生法見,非法上生非法見,馬上就誤觸受縛,其實是被自己的無明所綁,不得自在故,無法放懷故,無法了無生故,所以叫做「綁」,你自己綁自己,自己的無明綁自己,自己的執著綁自己。實際上,本空哪有所綁,實際上本無本不生,哪有所縛,沒有人可以綁你,也沒有東西被我們所綁,無能綁、無所綁,無綁相,一切本來都是開放,放下放下。所以說如果你認法為法,就是睡著了,迷了,你知法無所法,你又醒過來,你說無所法為無所法,又是睡著了,所以說於法不做法解,不做非法解,於相不做相解,不做非相解,如果你能夠念念都有反照的心,念念不迷,不然處處都是陷阱,真的那是「一回入草去,暮鼻拽將回」,不過你一將回的時候,又起迷妄之心,隨時又讓它跑掉了。
{般若心要11 完結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