圓覺心要 {18}
圓覺心要
{18}
力空金剛上師 開示
身無長物好修行.一法不立現妙身
富周沙界皆夢幻.佛觀馬蹄莫牽懷
「身無長物好修行」,我們一般在家修行者,往往因為以身心事業為重,所以大家都有很大的包袱,所有的工廠、所有的員工、所有的家產,不管是動產、不動產,都帶了一身罣礙,沒辦法少事少惱,反而都是多事之秋。學佛,假如說世俗的事情罣礙太多,要修行實在難,最多可以做個護法,所以一般真要修心,身無長物表示兩袖清風,這樣子修法比較能夠相應。但是以大乘菩薩精神來說,要行菩薩道,往往也是要有很多的資糧。好像很多基金,才能做種種好事,做種種救濟工作,乃至創設三寶的道場,弘揚佛法,利益有情。所以錢本身也不是不好,但是我們假如說一味的執著就不好。假如你心不執著的話,知道來來去去如雲聚散一樣,佛就認為富貴如浮雲,如馬蹄溝,馬蹄的印,等於說富貴再怎麼樣大,江山還是無常,還是要放它走,自己的色身都顧不了,何況身外之物。所以佛能夠以太子之身出家,不願意做轉輪聖王,王三天下,本來是金輪王,可以王四天下,他也不做,偏偏出家去。身無長物才好修行,所以他到半路的時候,把華美的龍袍、美衣跟一位獵戶相換,把自己的頭髮都剪掉,一身又破又爛的襤褸衣衫,做為他修行的衣服。所以他可以說是學出家人,穿壞色衣。壞色衣是古時候修行人因為不做生意,當然沒錢,都到垃圾堆裡面去找破舊的衣服,人家不要的衣服,拿來剪成一塊一塊的,把它銜接起來,把一些稍微比較好的連結在一起,叫做百衲衣,穿在身上一點也不會對衣服生染心。我們現在動不動要穿名牌的,要穿貂皮大衣;想想看貂皮大衣要殺多少眾生的命,才有貂皮大衣,所以寧可樸素一點,可以保持溫暖就好,不要奢求太美麗。太奢華的衣服,這樣的話,對修行就成為一種貪著的障礙。身無長物也代表一種捨,古時候有一位修行者,拿花去供養佛,佛要他放下,他就把花用一隻手拿著,另一手放下,佛再說放下,他自己就不曉得要怎麼樣,佛也沒有把花接過去,後來舍利弗尊者接過去了,他才放下,本來他合掌,現在兩手放下都放下了,佛又叫他放下,他問:我兩手都放下了,現在花也放下了,什麼都放下了,還要叫我放下個什麼?他說:你貪瞋癡慢都沒有真正的放下,我要你把這個習氣煩惱也放下!壞的習氣放下,三毒心要放下來,無明煩惱都要放下,不要計較心太重,不要貪染心太重,不要物慾心太重,對修行都沒有好處。所以佛光是叫他放下,再放下,再放下,他忽然就入定,因為什麼都放下,連色身都放下,三心也放下,五蘊放下,四大也放下,什麼都放下,一放下,一物不立,一法不立了,什麼都沒有的時候,真是一絲不掛,迥脫根塵,忽然就立地入定,馬上證得初果。我們現在如果能夠遇到這樣的聖人,太幸福了!可是我們都沒辦法俱足這樣淨信心,隨佛的指示,依教奉行,才不能很快證得道果。古時候,你看這位修行者,光是聽佛的語氣放下,真的就是能夠得果。現在人,跟古人比起來,雖然在生活越來越豐富,反而精神資糧越少,越難證得諸法本不生的境界。
「一法不立現妙身」,當我們知道一切法本空,一切法無我,一切法無自性,一切法都無常,所以固於無常之法。執著為有,與本不生的一切法,把它執著為實有其法可得,這樣的話,我們就會有所得心。以有所得心去做一切的話,就無法和無所得的金剛空義相應,當然很難成就金剛不壞之身。所以假如真能夠一法不立的話,勝妙的法身當下就能夠彰顯,當下就能夠圓滿現前。假如你這個無明煩惱,所知障、塵沙惑,種種的知見,都不放下,那麼你常常以這個知見做為智慧依據,這個時候往往變成世智辯聰,像知解之徒,沒辦法得度。有一些學者,他不具信心,而是以研究的態度來研究佛法,像研究哲學的態度在研究佛法,他不以信心去著手,沒有信解行證,以疑度心、不信心去觀佛法,若持以疑心的態度去學佛法,所以唸起咒來也不靈,誦起經來也沒有實際的真心去誦,所以都沒辦法,只是學些知見而已,與佛法不能相應,不得解脫。
「富周沙界皆夢幻」,你要知道擁有全世界也是夢幻一場,我們小至小康的家庭,大至富周沙界,沙就是恆河沙世界,都為我們心地所俱足的。但是我們對一切法,都要先知道它是空的,是無我的,不永久的,今生暫時跟我有緣的時候相聚一場,沒多久就又隨著世界陰陽又走掉了!物慾也是無常,人生也是無常,所以你也不能擁有它,它也不能擁有你,一切法都是在無常中,迅速的就過了,如駒過隙,像馬穿越洞隙那麼快就過,所以學佛不能等待。「一法不立全體現,富周沙界了夢幻」,知道世間再多的富裕也是夢影一場,醒來的時候,什麼都沒有了,看我們人身雖然難得,但是生命太有限,一晃就過去,像諸天他們的一早晚,我們就好幾百年,所以時間過得太快。要把時間把握好,在有極限的時間內,去完成度生死之法。所以學佛就是要努力,要精進,要無間相續。像不休息菩薩、除蓋障菩薩、常精進菩薩,這些菩薩都是代表著我們修法,就是要無間相續,念念都要在定中,念念在法界中,念念在一真法界中,念念不離金剛三昧,要這樣去思考,思考才不會偏離本體,偏離自性。實際上,假如悟得自性,一切法都是佛法,所以不會偏離佛性,心也是如此。悟得真心,自然三際心都能夠入於一念的妙心中,一念具三際,過去際、現在際、未來際,三際一如都歸於菩提心所攝。所以一念相應的時候,心也不離菩提心,一切物境也不離菩提心,所有染著的一切法,當體也是空,所以也不離菩提心,要能如是會的時候,樣樣都歸於本體,歸本體就叫做精進,歸於佛性叫做精進,為什麼?因為佛性就是到彼岸,佛性就是金剛不壞身,佛性就是涅槃本體,佛性就是了生死的大要。假如能夠回歸佛性,回歸自性,這個時候就真正叫做真修行者,真解脫者,真到彼岸者。
「佛觀馬蹄莫牽懷」,表示再多的財產,假如不好好運用去做好事,往往時間一過,什麼都沒有。所以佛看馬蹄,馬在走路的時候下雨,馬蹄壓下去,就成為一個馬蹄印、馬蹄溝,小小的馬蹄印上面往往有雨水,但是過沒多久,雨停了,天霽雨清,這個時候,馬蹄的水很快又乾掉。像世間說富不過五代,或富裕不過三代,又說甚至像蜉蝣一樣朝生暮死,很快就把家產都花掉。有些生出不肖孩子,浪蕩生涯,很快把家產揮霍殆盡。所以學佛人,有時候看開一點,否則的話,像世間人,比如說財產忽然沒有了,就沒辦法重新再來,因為他全身都是?廢喪氣,提不起精神。但學佛人始終都要看開,有的時候等於沒有,沒有的時候就不會太罣礙,有當作有的時候,有假如一天散了,自己就會受不了昏厥過去,昏倒,心就受不了。學佛本來就看一切如雲煙,過眼雲煙,它是很快就會散掉,風一吹散掉,業風一吹,什麼都沒有。所以要學佛,學放下,否則就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,像鑄造三寶的聖像供養,也能得無量福報,建道場也能得無量福報,成就僧侶的生活費用,供養當然都有它的利益。尤其像最苦的眾生,殘障者,或是孕婦等等,能對貧病者施予救濟,所得的福報,跟施佛一樣的功德偉大。因為俱足憐憫心故,所以有時候佛就說,你們供養最極困苦的眾生,乃至殘障,那麼你所能得的功德跟佈施如來,功德是無二無別的。所以有這樣的信心,能夠施給眾生無畏,施給眾生妙法,施給眾生光明的前途,施給眾生重建家業,甚至能重建他修道的信心,這都有功德,或者發心去助印佛經,在社會上做些公益的好事,都有功德。所以因果不昧,就是說佛的佛性超越生死,超越因果相,就認為沒有因果,因果是宛然不失,念念都有因果,一舉一動都有因果,但是這個因果之相,當體是寂滅,當體無自性。因為無自性,所以壞因果可以轉為好因果,好因果有時候因為造業,也變成壞因果,就是因為因果無自性,隨心能轉變。心好,因果就會慢慢轉好,心不好,本來有好的因果,也會轉換。所以有福報的人不能自恃,沒有福報的人也不必太悲哀,你只要好好發心,諸惡不做,眾善奉行,自然就會重新站起來。而且所謂浪子回頭金不換,浪子一回頭,比一般人都還成就得大,比一般人還能夠圓滿,這是因為過去做錯了,現在懺悔,能夠重新做人,就會加倍的努力,能夠勝過一般的人。這是因為他體認自己已經年紀不小了,再墮落下去,就沒有餘地可立了,所以能夠加倍努力,爭取時效,終究能夠破紀錄,能比別人超越成就。所以學佛也要這樣想,我們歷劫輪迴生死,都沒有好好學佛,會一直輪迴,在六道中披毛戴角,什麼都做過,現在得人身已經不容易了,假如不保任這個人身,不看好佛身,不看好佛法,不好好依法修持的話,那麼也是人身萬劫難復。所以在這個時刻,雖然說五欲充滿,末法時期好像人心都不古,做壞事的多,做好事的少,但是也不要輕易看輕自己,要在火裡栽蓮,在困難中要好好修行,五濁火宅中就要立志,好好去修持,才能夠渡過重重無盡的難關。能夠到達彼岸,都必須要歷經一些千辛萬苦,但是我們現在已經是非常幸運,為什麼?時時刻刻都能聞法,到處都有經典可以讓我們學習。在台灣尤其幸福,處處有寺廟,有明師,善知識,甚至有很多媒體說法,到處都可以熏聞佛法,以脫離人間輪迴之苦,甚至將來免墮落三途,這是當前最重要的。所以一切世間法,再好也是夢幻泡影,所以不要去摸索那些迷離撲朔的事情,都是虛妄的境界,如撈水月,終是虛妄一場,徒勞無益。人生的旅途要腳踏實地,好的方面真正去爭取它,壞的事情,無常的事情,就趕快放下它,最起碼要學習一點,免得將來造成墮落之因。。
{圓覺心要18 完結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