般若心要 {7}中
般若心要
{7}中
力空金剛上師 開示
迥脫根塵.靈光獨耀.離身離境.凝然不動
儘未來際.常住不滅.無始今來.顛倒不失
無住無還.超物常住.不離不亂.無相孤標
觀大觀小.隨物自在.無是無非.真妄情息
隨情不墮.遠超權宗.自相亦離.純真無妄
「無始今來.顛倒不失」,從無始劫來到現在,我們的佛性依然歷久常新,它不會像世間法會風化掉、老化掉,人也會為著生老病死而壞,一切法都是離不了無常,所以就是不能歷久不衰。而佛性是能夠歷久不衰,你怎麼樣顛顛倒倒,它都不失。在楞嚴經裡面所舉,佛的手向上舉,問大家說:你們看我的手是怎麼樣啊!大家說:佛的手是向上立的。等一下佛向下的時候,大家就說:佛的手是向下。等一下佛搖晃的話,大家就說:佛手在搖晃。等一下靜止的時候,大家就說:佛現在的手是靜止的。上、下、動、靜,一切法都是對立之體,一切對立之體就是所謂顛倒見。我們的佛性雖然見上而非上,見下而非下,見左右而非左右,見動也非動,見靜也非靜,這是因為我們的見性離一切相的關係。見性非動、非靜、非上、非下、非有、非無、非物、非不物、非眾相、非不眾相,離一切的對治法,離一切的對待法,也離世間法,也離出世間法,離有異、離非異,離種種的對待點,也非中,也非邊,這個是我們的見性常住的關係。比如說,我們的見性,見性也叫做見精,我們的見精就是由自性所現能見的自性,所以見精假如隨上而上的話,那糟糕了!我下的時候,你就不能見下了;假如我們的見精是隨左右轉,那麼我不轉的時候,你就不能見到我不轉的;假如是我的見性是不動的,那麼我動的時候,你就不能見到我動的——這是因為佛性是離一切境,所以才能夠見於一切,離一切相,所以才能見種種相。像摩尼珠本身非青黃赤白的決定相,所以它能夠見青黃赤白,能示現青黃赤白,佛性也是如此。因為非一切相,所以能見一切相,非一切法,所以能見一切法,非一切動態,所以能見一切動態,這是空故能夠成妙有,空故能展現萬法,空故能成就無量功能、無量的妙能。假如它自性不空,有作為、有定法,定在有就不能見到無,定在無就不能見到有,定在邊就不能見到中,定在男就不能見到女,定在天就不能見到人間,定在聖界就不能見到三途界,定在六道輪迴界就不能見到一佛界,這是因為有所定,就有所偏頗。比如說我是綠黨的,我就不能參與藍色的黨,他是定在藍色的黨,就不能做親民黨,或者綠色黨,就各有所司。所以說「君子不黨」,就是說我平等普護,無所不懼,但是我都不屬於任何諸黨所有。諸黨好的時候,我嘉勉、隨喜,諸黨有壞的地方,我一樣不跟隨,一樣不隨墮,這個是佛性普護而不仁,不特別說我對你特別仁,對其他的就不仁。天地不仁,其實不是說天地沒有仁慈,它不專屬於某一個方位去示現他的憐憫仁慈,他是普護法界,無不仁慈。因為無不仁慈,所以沒有特別的仁可說,而不是無仁。大仁不仁,等於在道家裡說大德不德,就是你俱足大仁德的時候,不自以為我是有德行的,我是有作為的,我是有功德的,我是有福德的,我是尊貴的,所以叫做「為而不恃」,不著於我故,不著於相故,不著於功德故,不著於任何的一切作為相故,所以他能夠永遠為,而不是變成無為。而無為是因為離一切的種種相,所得的本體,所證的本體,我們也沒辦法很詳細的說得很露骨。因為法,一說本來是露骨的,但是凡夫沒有去親自契入的時候,你再怎麼說都是隔靴搔癢,總是沒有真正的親切感,不能完全的貼切,這個是因為我們沒有親證的關係。所以佛再怎麼比喻,你總是把比喻當作真正的星月,把指頭當作星月,星月是在上空,不在這個地方。他不管從南指、從北指、從下指、從上指,總是要讓你看中心的月亮,你偏偏就是以這個指頭為月亮,我比喻這樣,你就以這個比喻為法,我比喻那樣,你又以那樣為法,凡夫處處也是著於法、著於相、著於文字、著於語言、著於說是,永遠是像鸚鵡學語一樣。鸚鵡你怎麼給牠說,你來了,或者是來坐,牠雖然會學,但是牠不一定了解裡面的真義,只是學語言而已。凡夫往往都是學知見而已,學勝解而已,學文字相而已,學各種語句而已,學各種法言、法語而已,不能切中真心。麻煩的地方就是在這裡!因為,我說什麼你就著於什麼,我說是心是佛,你就認為心是佛,我再說三際心不可得,哪有心可為佛,你又說佛不是心,那又糟糕!這個就是祖師為了要讓你在語言上不著語言,只好用打的,你怎麼執著,我打的也沒有具任何的意義,具任何語言的意思,你就無法在我這個聲音當中去做種種的分別,做種種的臆斷。凡是有這樣的存在,不管是粗的、細的、微細的說詞,玄妙的說詞都沒辦法切入心要,所以要了解。「盡未來際,常住不滅」,我們的佛性,不管無始有多長的時間,到末了有多久的時間因緣,它都是不隨法生而生,不隨法滅而滅,也不隨生相生而生,不隨生相滅而滅。比如說:釋迦牟尼佛來我們娑婆世界,八相成佛,看起來好像有所生,在松樹下涅槃,大家就以為釋迦牟尼佛已經滅了,其實不滅。生也不生,滅也不滅,所以佛在涅槃經裡面說,我從生本不生,我當住於不住,我涅槃也不涅槃,就是說三際都沒有生滅之相可得。所以,他從本以來就無所生、無所滅,因為法性身是不生滅的,因為金剛身是不生滅的,所以我們了解這一點,就可以慢慢去體會他。有些一貫道,他不了解這一點,就認為釋迦牟尼佛已經入滅了,法也是隨他沒有了,現在不掌盤了,現在是某某佛在掌盤,這個都是隨著世間的想法在作祟。其實佛陀,他的願力是無邊的,他的法性身是通三際,無始無終的,不因為某時間生,而著於有,也不因為某時滅而落於無,是不著有為,也不落無為,不著生滅相,也不落於涅槃相,既不落於涅槃相,哪裡有滅?圓寂之相也不可得。所以你在法華經看無量壽品,你就知道釋迦牟尼佛,他的壽數有多少,就不要以為釋迦牟尼佛只有八十歲而已!
「無始今來,顛倒不失」,所謂的顛倒就是說,佛性入於三千大千世界、入於六道輪迴也不輪迴,入於三途也不隨三途受種種苦,因為佛性是永遠永遠如是如是。就像虛空一樣,虛空在天界,天界不離虛空,他也不著於天界,虛空也湛滿於六道,所以,他在人道也不隨人道落入苦樂相伴的境界,在其他的欲界天,也不著於欲;在色界天,也不著於四禪境;在無色界,也不著於四無所有天的境界。不著於一切法,乃至不著於三途苦、地獄苦。所以,俱足於地獄道,也不受地獄之苦;俱足於餓鬼道,也不著於餓鬼,也不受餓,虛空也是遍滿於畜生道,但是他不愚癡,這個就是佛性。於萬法而非萬法,於萬相而不萬相,我們叫做「普護而不與」,普護在無量法界而不與,不與就是不跟它參合在一體,不凝固成一體,不交織成一體。就像影子跟鏡體,雖然同時俱足在一個鏡面裡頭,但是影子是影子,鏡體是鏡體,鏡體也不映入這個影子而不動,影子也不映入鏡體而不遷。因為影子與鏡體是截然二物,雖然截然二物,你又不能說它是二相,因為你看到影就能夠摸到鏡體,從影可以得鏡,也從凡夫的境界可以入如來境界,從眾相也可以入實相,從生滅法也可以入不生滅法,所以是一體兩面。既然是一體的兩面,所以二非二,兩面只是一體,所以一非一,一中有二諦,有俗諦跟真諦,真諦跟俗諦只是一個中道勝諦,只是一體而已,所以二非二,一非一,或者非一非異,就非同非不同,如是知、如是了、如是見、如是參。
「無住無還.超物常住」,為什麼說無住?因為佛性是不著於任何住法,不著於過去際、不著於現在際,也不著於未來際,不著於東方、南西北方、四維上下都不著,如虛空不著一切法。但是,虛空跟萬物為伍,與萬物為伍,又不受萬物的遷流,所以叫做「無住」,叫做「應無所住」,應萬物而不住於萬物,應萬法而不著於萬法,應萬相而不著於萬相,應是不離的意思。不離諸法而非法,不離諸相而非相,不離眾心而非心,不離六道而非六道,不離四生界,而可以即四生界,非六道可即六道,非三途而可即三途,非一切相而可即一切相,就是可以參與,雖然參與而不染著,雖然說離一切法而不是真的離開,所離開者只是名相而已,只是功能不同而已,只是性不一樣而已。因為妄性是有生死,而佛性是不生死;妄性有染著,佛性不染者;妄性有遷流,佛性不遷流;妄性有大小,佛性無大小;妄性有去來相,佛性非去來相;妄性有三際相,而佛性非三際相,超乎世間諸有,超乎世間之相,所以叫做「超」。「超物常住」,常住就是湛然於自性當中,常湛然不動於本體當中,這個是超物而常住。我們說常住三寶,就是我們的自性三寶,這個常住三寶是指我們佛性,靈靈覺覺的佛性,本自無有繫縛的解脫之法,而本然俱足萬德的沙門,這個才能夠常住。否則的話,像三武一宗毀滅佛法,文革時代毀滅佛法,這些佛法都是因為是相,相的三寶,佛相的三寶,有泥塑的、有木雕的、有五金所熔的,鎏金所塑的,乃至有紙所糊成的、由畫所畫的……都會壞,泥不渡水,水一染浸就壞掉,紙不渡火,木也是一樣,火一燒,這個佛、這個相也沒有。金也是怕熾然之火,也會燒壞,乃至世間種種相,被世間之火所燒化。像末法時期,或者成住壞空的空劫一到,什麼都沒有,這個就不叫做常住的三寶,這叫無常的三寶,只是世間眾生去裝塑的三寶,去信奉的三寶,去印出來的這些紙張、這些經典。但是,你假如不從這些無常的三寶中,悟入真常的三寶,悟入金剛的三寶,你就白費了!因為所印出來的文字也會消滅,印出來的經文也會消滅,印出來的經典也會散開、流失,僧侶也會生老病死,出家人也一樣的,病一到就沒有了,那麼你是學著他的無常,還是學著他的真常之法?當然要學真常之法!否則的話,佛相也會壞,銅鐵泥塑也會壞,什麼都會壞,落入無常的東西,我們也一樣落入無常,我們以無常學無常,還是沒辦法得解脫,所以要從無常中悟入真常,從佛性當中悟入金剛不壞的自性,這樣才行,這個才真正的供養三寶,才真正的法供養,才真正的與本尊合一,與自性合一,與常住不滅的本體合一,這樣才能夠成就佛法。否則,你只認三衣瓦缽為你的上師,那就糟糕!三衣瓦缽一樣會壞掉,肉體也會壞掉,有一天倒了,那個時候,你從哪裡找你的上師?上師不在肉身,但是他的法性也不離色身。所以,你現在即此色身而求法性之體,那麼你就真實找到上師,否則的話,你面對上師也沒有見到上師,也沒有真正的求到上師,是因為你著於外相——著於四大的相,四大是空的;著於五陰之相,五陰也是空的,色受想行識無不空;著於六根之相,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也是假的,也是虛妄的,也是會壞的。所以上師不在眼耳鼻舌身意,也不在色聲香味觸法,也不在六識當中,也不在十二入,也不在十八界,也不在身,也非離身,也不在法,也不離法,不在萬法中,也不離萬法,要我們去深深體會,然後才真正親近上師。
「不離不亂.無相孤標」,不離不亂是我們的佛性,可以說不受諸法的輪迴之相,它雖然是與萬物為伍、與萬物同在、與萬相同在,但是它不亂。不亂就是說,雖然入於眾生界,而非眾生,不受眾生的八苦交煎;雖然入於畜生界,也不像畜生的愚癡,所以入地獄界去救度地獄眾生,也不受地獄之苦,入於三界中度眾生,它也不受三界火宅之苦,它都能夠自在無礙,這個是不亂的關係。所以不離六界,不離十法界,不受十法界的一切法轉,一切相轉,一切功德轉,乃至一切惡業轉,都不受它所轉所亂,這叫不亂,這個是應該理解的。「無相孤標」,佛性是離一切相,孤標就是迥脫根塵,不立一切法,不受一切法,不緣一切法,叫「孤標」。孤就是獨立,絕然獨立,絕相獨立,雖然與萬法為伍,但是它不是萬法,與萬相為伍,不是萬相,與凡夫生滅為伍,它不生滅,這就是孤標的意思,孤標就是獨耀的意思。孤標的本意是說它沒有任何的緣起,它是不隨諸法轉,它不受諸業所遷流,所以能夠孤標自在,標就是標立。其實佛法本無立無破,不立諸法,所以不受諸法所破,不存諸相,所以不受諸相無常所滅。標本來也是一個指標,或者一個訣竅,它是一法不立,不存一法,一法不可得,所以它不受諸法所遷。人間往往都是認為我有什麼技倆、妙竅、手段,像貪官污吏,怎麼樣的去洗錢,總有一天都是會被發現,被因果所追,總是有那種障礙在。一有心存僥倖,就受障礙所滅。我們都不能有一絲的執著心,也不能貪著於任何諸法,一有貪妄,一有著於願求,往往就會受到反作用的打擊。因為天地好還,你敬人則人敬之,你愛人則人也愛你,你襲人之利,眾生將來有一天也把你奪回去,因為這個法,不平則鳴,大家應該要取得綜合之氣。好的時候,大家要好,這個壞的時候,大家自然會分擔,你假如獨享其利,眾生皆寒,你將來自己溫飽就不能長久。學法就是要有平等普惠之心,般般皆好,人人都有飯吃,是真正能夠公平。因為大家都同具佛性,不管你是高貴的、貧賤的,乃至蠢動含靈,他們都有佛性,都賦予佛性,賦予最高的寶物,賦予成佛的妙心,沒有一法不染,沒有一相不染,沒有一物不染,沒有一眾生不染,要能夠這樣去體會。其實天下唯道獨尊,唯妙法唯佛獨尊,而佛則同眾生本俱之佛性,所以所謂的唯佛獨尊,唯道獨尊,基督教它也有佛性,對不對?天主教它也有佛性,一切眾生都有佛性,所以就算是六種外道,他也有佛性,乃至魔羅、罪大惡極的闡提都有佛性。既然都有佛性,各個都是以道為尊,所以我們說,天上天下唯佛獨尊,這並不表示說我很高慢,我做一個佛,我很了不起,不是這麼差勁的主張。有些牧師把佛法誤會得好厲害,因為他們沒聽佛法,所以也沒怪他們會有這樣的誤會解說,不過我們要了解自己真正的文化。
「觀大觀小.隨物自在」,這是說我們的佛性大而無邊,小也無內,大而無邊或者說大而無外。我們所謂的大方廣,大就是體大、用大、相大,體、相、用,皆是不可思議,皆是遍滿十方,無所不具,無所不在的。它不僅僅在娑婆世界有這個佛性,而這個佛性是充滿無量法界、無量世間,乃至充滿於過去世、現在世、未來世,充滿於任何的三界一切處,無央界一切處,一切塵塵剎剎無量眾生的剎土,無量諸剎土,都俱足它。所以可以說是大而無邊,像釋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說法華經的時候,他的法性身,他的圓滿報身,他的應化身,都同時在十方無量世界說法。我們看到欲界天的四天王天或少光天、無量光天,或者是無生天、他化自在天、梵輔天、梵眾天,都一樣有釋牟尼佛同時在說法,這個是很微妙,不可思議,所以其大無邊,一般人是無法去用這個揣度的,用思量境界去量度它的。觀大則無量,觀小則無內,觀小,小到一毫毛裡面都能夠含藏萬法,一毫毛裡面都能見法王剎,一毫毛裡面都能夠涵蓋無邊的世界。像菩賢菩薩來說,他一一毛孔都俱足無量世界,所以每一位菩薩從他的任何毛孔進入的話,一直飛騰,一直用神通飛騰,都摸不著邊表,摸不著邊界。就像孫悟空落入五指山,五指山是如來佛的手掌,他怎麼跑都跑不出,再怎麼翻筋斗,七十二變怎麼變都變不出,怎麼樣盡他的神通力都跑不出五指山,跑不出如來掌,就是小而能大,周遍法界,讓你怎麼跑也跑不出。像央掘摩羅,是殺人大魔王,還沒得度之前,釋迦牟尼佛為了救他的母親,被他殺,化身在他前面走,慢慢一步一步走,他在後面拚命追,用他最大的速度在追,怎麼追都追不到,總是離他三步,這個刀怎麼斬都斬不到,後來沒辦法了,才要求說:前面的上人,請你止步吧!他說:「汝心不止,我早已止矣」,我早就不動了,是你心動,你只要心停了,我自然就停了。後來他沒辦法,跪下來,釋迦牟尼佛才給他說法。「慢」也能夠勝過「速」,速度很快,一剎那,像諸天有神通者,剎那中轉,百千萬變,但是佛是不動而走。不動本體而無量之轉,為什麼?他好像是在東邊,其實他原來在西邊,但是,好像是在西邊,已經圓滿在東西南北一切處,所以他的法性身是不轉而轉,你永遠是跟不上,永遠可以在你們面前。你看他在前面,你到這裡,他的法性身也在這裡,你到這裡,他的法性身也不離這裡,所以你怎麼追都追不到,這是不可思議處,是「大」。觀大,也讓你摸不著頭緒,十法界都還比他小。佛性是比虛空還大無量倍,我們常常講虛空已經夠大,東西南北四方上下,都是我們沒辦法窮盡的,但是我們的佛性是比虛空無量倍大,為什麼無量倍大?奇怪!虛空已經是可以說盡法界都是虛空,一個虛空就大的無邊,為什麼我們的佛性還比虛空無量倍大?這是不是說得有點誇大或者虛妄?不是!因為虛空只有一體而已,法界只有一個虛空,但是我們的佛性是一個虛空,每一個點都能化一個虛空,所以無量諸點都能夠化無量虛空,無量的成點劫,一一點劫都化成三體,化成無量過去、無量未來、無量現在,還有一個無量邊表,每一個點都化成大立體的虛空,那麼無量諸點,豈不是無量虛空!所以說是無量倍的虛空,我們相信這個虛空在我們佛性中,假如比起來,就像我們大虛空中的一點點的小雲彩,無量雲點劫。
「隨物自在」,就是說我們的佛性,它並不是呆呆板板的像虛空,虛空只是一小部分,跟佛性相類似,所以佛常以虛空來比喻這個佛性,而真正的佛性,它不是空空蕩蕩的,沒有作為,沒有三昧,沒有萬德,沒有妙行,沒有無量的莊嚴力,不是這樣的,假如這樣的話,那就是頑空,和蕩然頑空的外道一樣,是毫不能起作用的頑空境界。虛空不會救人,虛空不會發聖願,發四聖妙用,虛空不會有神通,而佛性是有行神通,佛性是有妙的,佛性有無量的妙神可以顯現,佛性有無量的三昧可以利樂眾生,成就一切莊嚴的世界,都可以隨佛性的力量,善根的力量,無量劫來度眾生的福慧莊嚴力量,產生不可思議的威神力。虛空沒有這份力量,它是宛然空蕩的一個體而已,空蕩之體,所以這是截然不同,不要誤以為佛性如虛空,什麼都沒辦法作為。像以前有一位名人,現在也說是上師,他說證得無為法的時候,天天都在那邊睡覺,他說看到聖人阿羅漢,證到無為法,一天到晚都是睡覺而已,那糟糕了!假如真的睡覺就能夠對眾生有什麼利益,有什麼好處,那他還有什麼樣的毅力,對眾生怎麼能夠展現他度眾生的無盡功德,無漏妙德,他怎麼能夠成就正等正覺,怎麼能夠覺醒人?好多人如酒醉般沉醉在無為法當中,無所作為,如果這個叫做能成佛的話,那太殺風景,太胡說八道,我們學佛應該要知道這一點。
{般若心要7 待續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