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虛空(五)
2009.6.20節錄道根金剛上師共修開示
感恩般若法雲師姐打字
虛空(五)
道根金剛上師殊勝開示--
釋迦牟尼佛有一個「零」的心,生出一跟無量的法門,眾生在無量法門中探討都契入不了他的心。心可以「一」,心可以「無量」,心可以是「零」。釋迦牟尼佛進入了究竟涅槃叫做零,無所不在了,遍滿一、遍滿無量了,無量不離開佛,一也不離開佛,進入零了。我們現在活在「一」的世界,我們的心也可以通無量的世界哦~,我們的心可以融入虛空哦~,它當下就是虛空啊!可是我們不實在的妄想心在「執著」小孩,心就活在小孩的世界裡面,郤失去無邊大的世界。心主宰事業、掌控事業,活在事業的世界裡面得失、得失,好壞、好壞…。心在追求情業,在情業的世界裡面轉啊轉。若放下事業、情業,原來,這顆心是無盡大的世界。
世間有什麼東西可以綁得住開悟人的心?沒有。開悟的人善用心法,不讓自己的心被世間萬相綁住,他知道自己的心是虛空,萬相是虛空,是互攝互入,不落入幻化的子女世界、錢業世界、事業世界。他為什麼一心可以通無量的世界,就是他不再執著虛幻的世界。人道眾生,以蠡測海,以管窺天,活在井底之蛙的世界,不知道自己的心可以融通浩瀚無垠的天際、廣大無邊的海底世界,心可以通極樂世界、心可以通地府、鬼神世界…無所不知;全然在一念之間,整個心跟萬物合一了,即心即物,即物即心,心物不二。他整個心是虛、是空,虛空無所不在,他的心跟萬相合一了,即心即相,即心即相,心相不二。為什麼要將一顆心活在小小的家庭的世界,子女的世界?總是活在自己的生活圈,打造生活公式,幾點做什麼,耳聽什麼,眼睛看什麼,眼耳鼻舌身意下了一個語法,活在自己的環境裡面,活在自我的認知、自我的看法裡。開悟的人將小小的世界,因為認知了這一顆心,而變成無量的世界,因為他突破了環境,突破了我執我見。
「虛空的心」,契入真空法界而盡通無量世界,没有一法可以綁住虛空的心,你捉得住明暗嗎?你捉得住上師的聲音嗎?你有沒有辦法捉住我的煩惱心、是非心?連佛都沒辦法。因為心是虛、是空,如何捉,沒法捉,沒得捉,也沒一法可以捉,捉什麼?當下即是。
我們容易離開明暗去找虛空,離開人間觀想虛空無限大,那是錯覺了。整個娑婆世界都是虛空,整個幽冥世界也是虛空,世間的聲音都是虛空,所有眾生的心態都是虛空,極樂世界也是虛空。悟到這個真正的虛空法界,真空法界以後,你會發現,佛法的神通都在裡面,是不是修神通就很厲害,不是的,是引領進入更完美的世界。人生真正的道理懂了,突破了所知障、主觀意識,突破了假相,突破了色法進入真實的世界。原來真理在當下,原來從頭到尾真理就是虛空,虛而不實當體即空,過去、現在、未來時代背景都是虛而不實當體即空。演化萬相,從頭到尾,萬相都是虛空,沒有一分一秒可以離開虛空。想到、聽到、吃到都是虛而空,所有的妙用都在這裡現出來,這一相都是無量相,我相就是眾生相,我相就是男女相,我相就是世間相,我相也是佛相,也是菩薩相。一攝無量,無量不離一,但是他的心要回歸零,究竟涅槃。他的心回歸零,虛空法界,相相一如,平等不二,沒有好壞,沒有貧富的差別,沒有佛魔的對立,他的心歸於零,不落入分別了。
如果悟到這顆心是「虛」、是「空」、是「零」。「零」就是無所不在以後,這一法,也就是有一個我在修色法,修了義法,也等於圓通無量法,無量法又不離開色法,色法可以妙現佛法,法法互攝互入,不離開零,而零就是心、就是虛、就是空。這時候他悟到:零就是一,一就是無量,無量是一,一也是零,妙用無窮。佛法的任運,是從真空去任運,但必須很踏實,要真正了解「虛」、「空」。世間人最大的毛病就是離開虛空找虛空,不知你就是虛空,從頭到尾都不知道自己就是虛空,因為念頭是虛、是空,這一念可以遍滿整個虛空,一念遍滿美國,一念到台灣,一念穿梭時間、
空間,為什麼?因為時間、空間都是虛、也都是空。
《心經》中「照見五蘊皆空」,第一個照見內在的五蘊皆空,就是虛空,第二個照見外在一切色法都是虛空,這虛空是互攝互入的。破除內在的感受、想法、看法,破除內在的虛空。以前認為我的感受、想法、看法、主觀意識…是對的。在佛菩薩的眼裡都是虛、是空﹔以前認為這是山、那是水、這是色身香味觸法,在佛菩薩的眼裡都是虛空。所以菩薩為什麼是色空不二,色不亦空,空不亦色,色空本來就不二。今天我們落入了離開色法去找虛空身,離開色法去找空義,頭上安頭了。最難契入就是這一點,最容易犯的也就是這一點,離開我找虛空,離開音聲找虛空,不知道音聲就是虛空,離開色身找虛空,不知道色身就是虛空,最後落入野狐禪而不是修如來襌,差就差在這裡,落入頑空證真空也差在這裡。
當進入相相是虛空,心心是虛空,音聲是虛空,萬物都是虛空,萬法都是虛空,這時候你無所不在了,已修到無有邊際、不可測量的境界了。人家看你,你是你,其實你已融入虛空,虛而不實融通萬相,融通萬法,融通萬物,融通世間法,融通佛法,融通顯法,融通密法,都無所不在了,而世人皆不知。
眾生活在我是我,虛空是虛空,直到死了才是一場空,這叫斷滅見、頑空。那樣很容易落入主觀意識的心態,我活在自己的看法,我活在自己的想法,上師一講才忽然體會到活在自己的主觀意識心態裡面,其實我從頭都尾活都在虛空而不自知,虛而不實,當體即空都不知道,還以為我的想法是真的,我的看法是真的。釋迦牟尼佛說一切無明妄想執著,皆因你在執著不實在的想法,不實在的看法,落入頑空而不自知。如果你懂你的看法是虛空,想法是虛空,感受是虛空,那就五蘊皆空了,沒有五蘊心可得,五蘊就是虛、五蘊就是空。凡夫卻生出五蘊心來對立,造成世間輪迴永無止盡。眾生以虛幻的生命來受無常苦,他不認識自己的心,不了解真理就在那一顆心。
心可以是虛空,心可以是萬法,心可以是萬物,心可以是萬相…只是「會用」與「不會用」而已。不會用的人趕快念經持咒,觀種子字,觀本尊相。其實所觀是虛、皆是空。觀到三年後你還是得到虛空,種子字非種子字是名種子字,虹光非虹光是名虹光,本尊非本尊是名本尊。人沒有親自走一遭,沒去念經、持咒、放生、做善事,哪裡會知道八萬四千法,法法皆空,萬法最後皆是究竟空。沒有一個心可觀,那有一個心可以觀想,所觀的心是虛空,五蘊皆空。你用五蘊心來觀種子字,你用五蘊心觀本尊相,你用五蘊心來修假觀、空觀、白骨觀修到最後都是虛空。「黃葉止啼」,是因應眾生的著相修行,念佛、持咒、觀「阿」字證無生…,菩薩隨順就傳授個法給著相眾生修。其實,心不用觀當下就無生,心本就無生無滅。明暗從哪裡生?幻生幻滅,當體就是不生不滅。眾生著生起次第修行,那就隨順眾生。「黃葉止啼」,眾生喜歡著一法修行,就隨順傳本尊法,傳忿怒法。現在要傳授最高瑜伽法,本無一法、本無一相可著的無上心法,眾生就覺得怪怪的,著相成習後,總要有一樣東西可以執著,才認為有東西可學。
生起次第的修行是過程,現在教你最高的法門,沒有一法:心是虛空,萬法是虛空,禪淨密是虛空,五教八宗是虛空,明暗是虛空,煩惱是虛空…,眾生聽不懂。佛法最高的境界是什麼?萬法皆空。奇怪!生起次第就不是萬法皆空,今天修觀音法,明天修藥師法,後天修彌陀法,修到最後,結果郤是從頭到尾皆是虛空;你到底要用什麼心學佛法?用什麼心,念經持咒?因為你再怎麼學、怎麼念,心都是虛空。也許有人會說︰上師您為什麼不早說?說了就沒人學佛、沒有人念經持咒了。那到底要不要念經持咒?有一個我,還是要念,有我就有善惡法,就有業障、有魔障,還是要念。除非已修到無所不在,那時也沒有萬相可執著了。心就是相,相就是心,不用著萬相,而是萬相就是我的心。不用分別,不取不捨,已修到萬物就是我的心,我的心就是萬物,即心即物,即物即心,心物不二,互攝互入的人,才不用學觀想,持咒;還没修到那種境界的人都要念、要繼續學。若修到那種境界,哪有經可念,經都是虛空,哪有咒語可念,念大悲咒,大悲咒也是虛空,念六字大明咒,六字大明咒也是虛空,因為是虛空,所以能無處不念,處處普現。哪裡都可以念,念念都是虛、都是空,不要再落入第二斷滅──「頑空」!
上師不斷強調這個真空法義,不是什麼都不需要修、不需要念經持咒的頑空,除非你是修到上師所說的境界:即心即相、即相即心,心相一如,萬相都是你的心,你要觀什麼?即心即法、即法即心,心法不二,你要修什麼法?一心含藏無量法,法法皆空,要修何法?如果我們真實修到這種境界,當然就不需要經過生起次第的修為,如果沒有,我們還是要一步一步來,從小學高中大學,按步就班來。
修行修到上師所說的境界——萬法皆空:過去心是虛空、現在心是虛空、未來心也虛空,一切相都是虛、都是空,既然一切心是虛空,一切相是虛空,心境不二,都是虛空以後,互攝圓融一味。
如果未達到上師所說的境界,五十二階梯還未圓滿,我們提早聽到圓滿次第的法門,讓你們知道目標在那裡,最高的境界是什麼。雖然我們未修到虛空就是我,我就是虛空,萬物就是我,我就是萬物,萬相就是我,我就是萬相的圓滿次第真實境界。只要我們能聽這個法,表示與這個法有緣,就要朝著這個方向前進,要有平等性智的觀念:大悲咒是虛空,南無阿隬陀佛也是虛、也是空,心觀佛、佛在心中坐,心是虛,心是空,心中佛也是虛空。心中有種子字,種子字在心地觀,心是虛空,種子字也是虛空。因為它是虛、它是空,所以無觀無所不觀,能够顯現妙用,而妙用顯現的當體即空,融入真空無所不在,不可以落入「空」、也不可以落入「有」的執著,要達到空有不二,色空一如。
……全篇完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