圓覺心要 {11}
圓覺心要
{11}
力空金剛上師 開示
天廚妙供發禪悅.法喜充滿無所缺
三德六味普佈施.願令眾生證菩提
「天廚妙供」,我們一般在做種種法會的時候,都有天廚妙供這個讚。因為我們修學佛法,辦種種的功德法會,諸天一切聖眾,也樂得相助,所以他們也將諸天所有最美妙的三德六味,都化入我們供養的範圍。就像普賢菩薩,他行十大願,種種無盡供養的法雲周遍十方的時候,十方世界的一切諸天聖眾,也同時化顯他們的供養物,由心地能夠浮現種種的供養雲,一起融入普賢菩薩的大供雲海,來供養三世諸佛。因為這樣互相隨喜,一個小供養就變成無量供養,每一份的供養都變成無量法界供養,就變成無盡藏的供養,無量相的供養,無量法雲供養。這種力量就很大,不是我們狹隘的心,只供個四果,或者我只供一個香而已,是以種種法身相,周遍法界供養三寶,也一樣的行入法界,行入普賢行願海,俱足無盡供雲,供養無盡的三寶。這種供養,是沒有窮盡的時候,就像大海源源不斷的周遍十方一切處,來供佛、供法、供僧,乃至供一切聖者,一切修持瑜伽士、大善知識。
「法喜充滿」,當你修法俱足三昧力的時候,就能成就常養你的慧命之身,而慧命之身就能斷漏證真,能夠斷煩惱漏,斷世間生死漏,斷世間的五陰魔,所以能夠自在解脫得法喜。因為世間最好的法味,就是聽佛的妙法,供佛所成就的解脫味,是最上的味。我們剛才也有舉例,大梵尊天聚集很多天眾在談,談我們在這邊吃這個,像所謂的瓊漿美味,諸天的種種佳餚美味,是不是還有比這個更好的味道?然而即使是諸天的美味,再好也是無常,所有的天味再美妙也是無常,都會過去的。還沒吃的時候,有時候心裡想趕快得這個美味,有求不得苦,正在吃的時候,念念無常,念念要捨離這個美味的風味,也無常苦,一旦吃過了,就有愛別離苦。所以一樣有行苦、壞苦、苦苦,聯想起來這些美味,都讓你心靈交錯。回去的時候,想要這種味又沒有這種味的時候,就焦慮不安苦,一切的妄想念頭也是苦,不得自在之苦,所以再好的味,因為色身沒辦法完全解脫自在,就會生微細之苦。所以講來講去,就說我們不如問釋迦牟尼佛,看諸天最美妙的味是什麼,永遠不會無常、壞掉,或者是由濃而淡。大家問佛,佛就說聽聞佛法而得解脫道,這種法味是永遠常具,永遠喜樂,永遠解脫的輕安力,讓你們永遠快樂、永遠喜樂。這種味道不是諸天所能夠圓滿俱足的,聞法、修法、證法,是真正的味道。所以「三德六味」裡面包含斷漏證真的味道、解脫的味道、般若德的味道,這是讓我們修持能夠得最上一乘的解脫味。這叫做生酥、熟酥然後酪。這個酪就是甘露最濃最純的,由牛奶慢慢提煉,提煉到最後由生酥轉為熟酥,然後變成最好的醍醐,我們對這些是外行的,只是拿它當方便的比喻。佛法也是一樣,由世間法、人天乘法、二乘法,然後由般若空慧進入圓覺——十二圓覺,由圓覺而成就權教的菩薩位,由權教菩薩位進入實教的了義菩薩——定解,由了義菩薩的境界,成就諸佛灌頂,然後成等覺、妙覺。最上一乘的妙位,只有佛菩薩,一切修持者才能得到,所以諸天的味,遠不及如來的三昧味、解脫一味,乃至無漏味,一切般若味。三德裡面就包含斷德——斷一切生死輪迴之苦。般若德就是俱足智慧,俱足空慧的智慧。解脫德當然有般若,入空義三昧的時候,生死輪迴就不可得,所以是解脫味。六味其實都包含在裡面,因為所有眾生的無漏德、解脫德、般若德為一切的修持三昧中淨樂之德,輕安之德,輕安之味。比如說像一味瑜伽,專一瑜伽裡面的,一味瑜伽,進到任運自在的無功用行,從有功用行進入無功用行,這種真正解脫的味,是遍至一切處的大法味。它不是一時一世,或者一個方所,或是一個補特伽羅,就是說一個眾生的某一個單位所形成的美味,不是這樣,而是普供三千大千世界,乃至普供無量法界一切如來,所共同圓滿成就的大解脫味。這種大解脫味就是大三昧味、大無漏味、大莊嚴味,還有無盡喜樂味,大阿耨味,無盡相續味,這種味是沒有間斷的,也沒有方所之別的,一切眾生都可以在大法味中。可是因為眾生又有無明煩惱的關係,有所執仗的關係,有種種塵沙惑的關係,所以不能盡情享受到。有些是得小方便力,得到一方的法味,其實都不能完全嚐盡如來的微妙味,所以我們從法所得的解脫味都很有限。
「願令眾生證菩提」,一切的功德,不管供養的功德,能夠獲取法喜充滿解脫的功德,一切度生功德,一切說法功德,一切禮敬功德,所有一切莊嚴佛土的隨喜功德,我願令一切眾生同證無上菩提果。這個是我們需要時時刻刻,把自己修持的功德,做種種的普皆迴向。這是迴小能向大,以小乘的心量變成大乘的無盡心,無盡法界心量,迴小向大,迴小乘之果,變成大乘的菩薩果。這個也能夠迴一世入於三世,迴一個小小的階段,能夠變成長時間的證量,也能夠迴一個自己的小範圍,變成無盡的大範圍,無盡眾生都能夠享受,受迴向的功德力,同證菩提。這個是我們學佛法應該發的心,也因為有這樣發心,你才有成佛的資格,否則的話,我們都是像一個小動物一樣,永遠難跟大象比。
{圓覺心要11 完結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