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密心要{卷1-15}下
顯密心要
{卷1-15}
下
尊貴的 力空金剛上師 開示
色空仁暴.聲泯厲婉
香臭一嗅.美惡同味
敵莫等觸.逆順皆法
根塵不二.唯識分別
分別不二.妙觀平等
平等萬殊.萬殊無朕
「根塵不二」,六根與六塵,它們看起來是屬於根、塵的境界,我們這個自性是迥脫根塵,不受根、塵的這個拘束。比如說:眼根就不能聞,也不能觸,也不能味覺。這個各有它的侷限性。現在我們的佛性是出脫六根跟六塵的境界,所以才能夠圓融的去包容萬法,都可以匯為自性。現在知道這六根跟六塵,無眼耳鼻舌身意,無色聲香味觸法,無眼界,乃至無意識界,都是屬於十八界,六根、六塵跟六識,合起來就是十八界,其實不二,都是同一個般若法界,同一真空法界,同一個自性菩提心而已,沒有第二法可得。所以叫做六根放光動地。這個祖師,人家開悟六根都能放光動地。還有說六塵不二、還同正覺,可見得六塵跟六根都可以一樣的不離佛性。成佛的時候,根也能妙用無窮,塵也能夠運用在世間法來利益眾生。色聲香味觸也能夠利用來利益眾生。何況有情無情同圓種智的境界。
「唯識分別」,一切無非是我們的這個分別意識,去把它執著分別而已。假如你不去執著、妄分別的話,那一切的這個諸法都是佛性所現,唯心所現。萬法都是唯一的菩提心所現,一個真如法界所現,是一真法界所現,所以萬法都能通融於大種智,有情無情根身器界,都可以融為一個佛性,所以有情無情同圓種智,乃至十法界依正莊嚴,無量塵沙世界,皆可以融入於這個不二的法界。但「唯識分別」是我們世間有種種識辨的差別,因為我們的分別意識去妄分別,循著無明、塵沙、見思的這些障礙,起種種的分別臆度,起種種的分別執著。一執著,那麼這個由能見,見分就顯現這個相分,相分一顯現,就由三細轉為六粗,六粗又展現自分、同分、共分,所有的一切萬法,分分都建立在唯識的這個妄心之下顯現。這個就很像小孩子聽故事一樣,把故事整個融入他的心,他就一直要老師把這個故事全部講完,整個故事,他都能融於心,而且能夠源源不絕的照本宣科,把它說出來給人家聽,這個就是所知障來互相的教導,所謂的名言習氣就形成一種世間的這個充分妄想所現的世界,如萬花筒由少幻化無量境界。
「分別不二」,現在我們常常說這個真如的法界是不能執著的,不能分別的,不能思量的,但是我們要瞭解:即使是分別也空,思量也空,名言相也空,心緣相也空,各種的比量與非量無不空,所以,你能夠在這個已經涉入分別的時候,馬上就路還家,知道這分別也空,那我分別沒關係,執著也空,那麼我暫時的執著,執著於某一個空義,來對付你的有義,或者是我執著於有義來對付你的斷滅空義,或者我執邊見義來對你的中道義,或者我執中道義來對你的邊見義,這個都可以一時一時而做,一時而分別、一時而起,一時而生這個法,這個法是隨著眾生心而生的,眾生假如沒有那種妄見病,沒有那種分別識所產生的這個想法,不扭曲一切,我這個對治的這個法門,根本就不用立,所以眾生有種種心才受種種法,眾生假如沒有種種心的時候,種種法也當體即是空,所以要瞭解當你分別的時候也要知道分別的當體也空,那麼就是能夠在這個若二、若三的時候都能即時返歸自性,不會說不執著的當念能空,而一分別就不能空了,那就糟了。一執著就不能空了,一起知見就不能空了,一起見思惑的當體就不瞭解空了,這個空就是變成一種有限的定性空,定在某一個定點,其實一切法都是無常無我,一直在轉,念念在變的,這個思緒也是念念在變,像猴子在樹上一直攀爬個不停,我們的念相也是一直輾轉在動、在變。假如你只是在這個枝頭動盪中,能降伏它不動,那別的枝頭你就沒辦法讓它不動的話,這個就死板板的定。我們是要活動之定,就是動中之定,水流之定,流水定,活活潑潑的定,是輾轉相續的定,要器器皆是金的定,器器就是一直在變,變各種形態,但是每種形態都是金,要不離本體這個定,掌握根本之金,管他客塵萬變都不離金體,所以學佛這一點是最重要的。所以你從家裡跑到這裡來,這中間步步都是空,到這也是空,然後回到家也是步步空,這中間所發生的一切法,法法無不空,所以行住坐臥皆是空,舉止運奔皆是空,這個要如是去理解,才能知道生活即是禪。在眾生生活的這個法界裡頭,就是佛法不離世間相,不離世間法,為什麼?因為世間法的當體都是空,沒有一法不空,所以世間法,即是出世間法,此岸就是彼岸。眾生假如一迷,彼岸就變成此岸了。眾生只要一悟,此岸就變成彼岸了。所以迷悟之間,是個生死與涅槃的區別,你在迷的時候就像做大夢一樣,夢裡明明有六道,那麼覺後空空無大千,就是迷,覺了以後那你知道,三千大千世界也是夢一場,我現在醒過來,了不可得。我們學佛法正要在夢中知空,心中知空,任運中知空,乃至一切所顯現的,顯中知空。人生知空,樂中知空,苦當然也不離空。法法皆不離空,念念不離空,行行不離空,步步不離蓮華、不離道場,道場就是空。我們知道這個意義就知道分別不二,你怎麼樣分別?千別萬別都是空而已。這樣才有意義,這樣才能夠獲得掌握根本,掌握總持,掌握阿字門,掌握一切本不生,所以分別不二。自性無分別,分別皆空故,自性無妄想,妄想本空故。
「妙觀平等」,要如是去妙觀察,知道妙觀察智是本來是觀察細微的分別,一一的分別無不平等,這個是學佛特別要去理解的。觀這個照,照萬法有無量,但是無量皆是真空的佛性所顯,無量皆是自性不生的本體,所以這個觀即是止,止即是觀,觀就是照萬法,知無量,知萬德無量,止就是知道一切法空,所照見的一切相無不空,這樣去瞭解才能知寂照雙運,寂就是一法不生,照就是萬法普現,在萬法普現的時候,一法不生,在萬念普興當下,一念不可得,在無量莊嚴的一切法界中,一法不立,一相不立,這個是雙思惟,雙思惟菩薩,就是正提與反照,都可以自在無礙。這一切法無不具足這兩種的思考方法,那兩種思考方法其實是針對有一法,針對一心,針對一境,針對一味。一味因為具有空與有二諦,真與俗的二諦,所以非一,但是空是有之空,有是空之有,空外沒有有,有外也沒有空,既有既空,既空既有,空則不即,有則不離,不即不離。這個法就是離這個一異之相,離數量相,離一體或非一體。
「平等萬殊」,在平等中知道萬法普莊嚴,萬法普具。不是呆呆板板的平等,把眾生都是斬頭平等,殺頭平等,這樣子不叫平等,要千差萬別中唯有自性,各個都是入於無自性的平等,這個才是平等。有自性是因為各個眾心隨業差別,無量的法界顯現,但是無量法界顯現當中都是夢,富貴也是夢,貧賤也是夢,士農工商無不是夢,外國人、本國人,千差萬別的種性,都是空。空有沒有差別?沒有差別。夢有沒有差別?都是一夢,哪有差別,所以萬殊都是平等。無量即是一法而已,什麼法呢?就是空。就是無自性,就是絕待,一法不立,在一法不立中具足萬法,在一相不生中,莊嚴無量相,這個是華嚴境界,也是般若真實的本義。這麼多「就是」本無法可是,亦無法可非,如夢中化人語,實無說者。
「萬殊無朕」,要在萬殊,就是萬種不同的境界裡面,無朕,各個都沒有我相可得,朕,就是我。皇帝對自己稱呼為朕,或稱為孤,無朕就是等於無我,無我所,了達一切,不可得故,這個是「萬殊無朕」。公案: 咄! 「不可得中祇麼得,空無立中普建立,若把此說自肯定,隔鞋搔癢難止(去)病,夢裡治病,病治皆妄,任他也不是,理他也不是,不是也不是,是是也不是,有治得是,與不是的,出來償棒!! 」「一生合掌念佛而繞過,一生耍猴戲哼哈翻筋斗而過,那一個是,那一個非,辨得真假的出來! 領償!」
{卷1-15 完結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