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 性 法 身
自 性 法 身
法身,本來就在一切處,不用找。因為到處都是,找個什麼?而且法身是屬於無生法界,離體的本相,所以不可以有心求,也不可以無心求。一有取捨,就非清淨的本體了。因為身心動念分別,都是對清淨法界的本體,產生第二月的幻影,第二月如比量境界,非現量實際理諦。所以說:法身本淨,因識不明。法身常在,因迷若隱。
一般來說,清淨法身就像太虛空一樣,無處不在,只要心能靜下來。靜下來的意思,就是不取不捨,不作任何的分別,也不作無際之想。那麼當下一切現前。就像瘋子一樣,自己覺得他的腦袋不見了,其實他的腦袋仍在,卻不知道,就一直向外跑,要找回他的腦袋。直到人家打他一巴掌,醒過來才知道原來腦袋還是在。就像騎驢覓驢,騎馬找馬一樣,戴著眼鏡要找眼鏡。這些要自省悟,所謂自心取自心,非幻成幻法,妄失本來人。
偈曰:
法身如空不曾去
幻影去來鏡不移
凡夫輪迴性常在
額珠鬥沒不曾失
在本體本來具足的當下,因自己無明的關係,昧於妙明自性,所以就好像一直向外去馳求。其實外也罷內也罷,都不離清淨法身,不離清淨本體。因為清淨法身本來在一切處,但是假如你有心求就找不到。因為一落凡情,有情世間當然對境生心,將心求心,迷失自己,所以法身本來就是無始以來具足。這個家珍是本來具足的東西,我們的佛性永遠具足,永遠常在,只是執迷不悟,覺得說沒有清淨法身。所以法身不屬有心求,不屬無心求,若用三際心求也不可以,離三際心求也不可以,因為它是離即離非,是即非即,法本如然,法爾如是,坦坦蕩蕩,現前皆是。還用舉例嗎?
生盲不睹虛空
虛空何曾失卻
眾生惑隱真性
真性何嘗虧損
法身如空大圓滿
不可增減毋欣厭
處處逢渠迷不識
一旦了知無蹤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