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去除貪瞋痴慢疑的習氣?(上)
﹝唐卡--二十一度母﹞
如何去除貪瞋痴慢疑的習氣?(上)
上師開示錄
請問上師:如何去除貪瞋痴慢疑的習氣?
答:只要能夠明心性,依著本性本體來修,自然習氣就會慢慢淨化。就像我們常常洗水,多洗幾遍自然就會乾淨,有時候我們不能說一下子就馬上淨化。
學佛也是一樣。因為無量劫來所造的業,這種習氣非常的重,深植在八識田中。這習氣煩惱、前塵影事,時時刻刻都會緣起,所以無法一下就斷漏,一時就可以完全淨化。就像酒甕中的酒,雖然喝完,但是甕中的酒味還是很重;蒜、蔥雖然好吃,吃完了口中的臭味仍然存在。習氣煩惱也一樣。無始劫來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不管犯那個過失比較重,那個習氣就會延續不斷,所以讓你很難一下子從業力中解脫出來。不過要知道,我們要從根本去修起,因為所犯的過失太多了。
就像一棵大樹有無量葉,天天生出葉子來,怎麼樣去摘百葉也摘不盡。葉中又有虫,表示無量劫來所造的業相當多。所以一一要去懺悔,或一一把它掃除淨化,這是不容易的。所以倒不如從根把毒斬斷,那麼這毒葉、毒枝、毒幹就會枯萎掉。
所以說,就要從根本,根本就是心地。真正菩提心的本淨心,是本來清淨的佛性。從本來清淨的佛性著手,修顯本具的佛性。這個時候,世間的一切法,就好像移了根一樣。脫了根源當然慢慢就枯萎掉,不淨而淨,不淨而自淨。
至於,要見本性的方法,當然是要常常參究、多修對治法,才能顯現本來面目。否則,不是一朝一夕靠著佛的幾句話、幾句法語就能馬上開悟,除非根器非常好。就比如說整條龍都畫好了,剩眼睛還沒畫,只要一點睛,龍就會破壁而飛,昇天而去,等於開光一樣,顯現本面。學佛就是要多磨練,要千錘百鍊,才能像金剛不壞之器,顯現火侯。
一般來說,凡夫習氣不是很容易就能斷除的。但我們也不要因為習氣煩惱多,就認為修法不可能。因為它雖然是深植在八識田中,其實是緣生性空,沒有自性的。這些業障、罪障,所有的貪瞋癡、無明、煩惱,這所有的塵沙惑業,它的根其實本空無自性。因為無自性,所以只要能以般若智光去觀照,那麼所有有漏的妄念根源,一切習氣就會淨化,隨著心地的本淨而淨化了。這個叫做「定珠入濁水,濁水不得不淨」的意思。像明礬放到濁水裡頭,濁水就會慢慢清澈,這就是要用方法。什麼方法?當然就是佈施方法、持戒方法、忍辱方法、精進方法、禪定方法、般若方法都需要用,這叫「方願力智」。有方便力、有願力、智慧力,還要有大菩提力,這都是屬於波羅蜜裡面的。
比如說這個佈施力,就是一種施捨,施捨的意思也能脫離貪著,到最後就是一切放下的意思。心中所有的妄念都能放下,放下的時候,就可以說大施大捨。大捨的時候,就是一法不立的時候;一念不生的時候,就是大施捨。所以施捨也能夠通到彼岸。到彼岸就是成就菩提。
持戒,就是念念不離本淨心,念念不離正念,念念不離菩提心。這都叫持戒。持戒裡頭當然先由身、口、意去戒除;不殺、不盜、殺盜淫妄酒不做,心的貪瞋癡不做,語的惡口兩舌、綺語種種惡言不去說、離間語不去說、不利眾生語不說,轉為如實語。不惡語轉為柔軟語,轉為愛眾生語,轉為感恩語。那麼這個語業就可以慢慢成就功德。
心的貪、瞋、癡這三樣,貪著重,所以墮落惡鬼道。貪得無厭,所以將來就沒有可以受用的,變的跟餓鬼一樣。瞋心重,就是常常發瞋念、生氣煩惱多,這樣就落入阿修羅道。像毒蛇啦!猛蛇啦!天上的阿修羅、地上的阿修羅,或者人間的阿修羅,互相殺伐。道上兄弟打架,以暴抑暴,打打殺殺,這都是瞋業。另外癡業就是愚癡不明事理,不解佛法,不知道如何擇善而行,義理不明。所以將來墮落畜牲道,茫無所知。
像這些假如能以戒定慧力來規範自己,讓自己慢慢的上道,自然就會把不好的習氣,不好的煩惱,不好的念頭慢慢淨化。可是我們現在學佛法,就缺少精進力,缺少大家共修的策修力、鞭策力。所以往往修一日休十日,一曝十寒,道心馬上就歸零,又回到原點,所以煩惱習氣依然在。就等於說:我們在燒垃圾,垃圾很濕很難燒,一支火點不著,二支火點也點不著,三支火燒,不一定就燒得起來。所以用大一點的般若智慧火下去燒,也許就燒得起來了。燒得清淨,也不會起煙霧、起臭氣讓人難受。這就是煩惱習氣不容易一下子清淨,所以必須以精進之火,一直去貫穿這個力量。就像撥佛珠一樣,不能只撥第一顆,還要撥第二顆,第三顆,一直撥下去才會產生那種力量。才會產生熱能,有摩擦力才會產生智慧之光。要不然很容易缺氧,不會起作用,不會生智慧火,不會產生智慧光明。
當然往昔的陰霾、罪惡、障礙也不容易淨化掉。就好像現在要建設環保焚化爐一樣,要很強大的火力來燒,才會產生效果。有比較頑固的習氣,要更強的熱量才會熔化掉,要不然還是不行的。
可見這個般若智慧,就是要日日修行,天天課誦,不課誦就天天誦咒,或持佛號,每天貫穿三昧力,使這三昧力不會冷卻。保持這三昧力,才會顯現本面,顯現道品,才會有證糧顯現。就像母雞孵蛋不能時孵時離,否則小雞永遠孵不出來。
所以修行也一樣。要有念的功夫,一直修下去。不怕煩惱多,只怕覺遲;不要怕慾念多,只怕修誦不力。貪慾煩惱、愚昧煩惱多的人,可誦持「文殊菩薩心咒」。它比較著重在斷世間法的慾念,世間不良的貪著,持誦比較容易成就三昧力。
不過學佛法,顯教的法跟密教的法,一般來說,有密咒的力量來加持,應該比較迅速能夠淨化自己。光是顯教的教義,往往心意清淨的三昧力,不容易持續下去。用密乘的觀想,身口意三密合一的修誦,比較快速可以達到淨化的目的。所以門門都可修,只是看我們自己的根器。認了這個法門後,就始終不離它,要這樣去貫穿。
我們誦經修法,要有主修、副修。主修不能忘,一天都不可以忘失去修,常常要跟我們在一起。就像出家人三衣瓦缽常在一起。主修不能忘失,在主修當中有「主中主」,這就像心地法門。心地法門,每一刻不可離,「道不可須臾離,可離非道也」。表示時時刻刻不可離開佛性,不離本具的佛性。這樣的話行住坐臥不離它,語默動靜不離它,運水搬柴不離它;在任何的世間事上,都要和佛性相應。這個是生佛不二,時時刻刻相應,這個就是法門。
與佛融成一體,才能夠完全把生處化為熟處,熟處化為生處。把過去的業習轉為如來功德相、功德心,這樣的話才能化塵勞為功德門,古德云:「巧把塵勞為佛事,善知方便利眾生」,所以這個是福慧雙修最重要的心法。
副修的法門,就好像我們初一、十五,或是偶爾看到那部經典很喜歡,把它誦一誦。或是平常把金剛經、法華經、地藏經或涅槃經,輪流地誦。我們畢竟是凡夫,天天要為生活著想。有時後候要應付世間的種種的俗事,所以時間不得暇滿,不得暇滿就有中斷魔。所以不得已,只好選擇自己喜歡的、最好的,跟自己相應的經典輪流地誦。也不要閒置太久,所謂「三日不讀聖賢書,面目可憎」。人一定要時刻能觀照佛法、演習佛法、參究佛法、策修佛法、勤修道品,不可荒廢。
另外就是常在社會上,能看到的、做得到的、發心得到的去做好事。培植自己的福田,也能培植眾生的福田,能夠自利利他,也能讓眾生發心,各有好處。
因為善法不做的話,就容易墮入自了漢,容易墮入二乘偏空的法門。只修自己理性的解脫,不在悲智方便上,做菩提心的同體大悲,無緣大慈。那麼這當然就不是菩薩種性,將來得的果也小。所以說要迴小向大,多做世間的好事,也能做出世間的善功德。
所以不能因為空義,就認為做種種善事是沒用的,白做的,就不去做,不能這樣以為。悟得空性的話,更能發揮利益眾生的善舉。因為空義不離一切法,空義不離一切世間相,空義不離事事法界,所以「有中自然有空」。不是說有外才見空,即色明空,不是色外明空。即色是空,即想是空,即識是空,即行是空,即受是空,不是在五蘊之外別求空,不是在蘊身之外別求空,不是在緣起之外別求空。即緣起即空,即相即空,即法即空,即樂即空,即明即空,即生即空,即滅即空;反正一切法,都要與空相應。然後這個「空」,要怎麼樣空呢?於空也不可得,才是真空。所以連空也空的時候,不見空相,不見有相,不見有兩俱相,不見有絕待相,不見有對待相,這樣的話,才能顯現真實義,才能符合我們修法的解脫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