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般若心要{7下}

般若心要
{7下}
力空金剛上師開示
迥脫根塵.靈光獨耀.離身離境.凝然不動
儘未來際.常住不滅.無始今來.顛倒不失
無住無還.超物常住.不離不亂.無相孤標
觀大觀小.隨物自在.無是無非.真妄情息
隨情不墮.遠超權宗.自相亦離.純真無妄
「無是無非.真妄情息」,所謂的無是無非,並不是說世間沒有是非,假如世間沒有是非,那壞人跟好人就分不清楚了,邪道與正道分不清楚,有解脫道跟無解脫道分不清楚了,造惡業的三途苦眾生,跟四聖界又沒有差別了,就無是無非,人家怎麼說你也沒辦法反駁,外道怎麼樣邪知、邪見,我們也沒辦法說錯還對,也沒辦法呼應,因為一切都是沒是非,不知如何呼應,或沒辦法去理解,因果也沒辦法去分辨,怎麼樣明辨,這個就是無是無非的誤解。
所謂的無是無非就是:是中無有是相,不著於是相,非中也不著於非相。而不是無是,也不是無非,是知然有是非中,而不著於是非之相。就像鏡中有美醜,有善人的善臉孔,有壞人的惡臉孔,在這個鏡子上面必然現前。但是好的臉孔也是空,也是如影如幻;壞的臉孔也是自性空,也是如夢如幻。但是如夢如幻,是讓你對諸相不要執著,你執著於善面孔的話,你對惡面孔就無法度他,就討厭他,不要度他;你執著於惡面孔的話,那你對善面孔的人,就有偏頗,好像不會獎善罰惡,那就讓惡法一直滋生不已,一直在那邊輾轉。所以你既不專屬於惡的,也不專屬於善的,但是你能夠保善而去惡,雖然保善而去惡,你知道善法也本空,所以善人偶爾也會做壞事,壞人偶爾也會做好事。像在火車上打劫的三隻手,在火車站本來都是暗中當扒手,但是往往也會遇到老人家,或者有病的人,爬不上去的時候,他也會伸手扶他們上車。你看,惡中也有他的善舉,偶爾也會做些好事。所以說幫派雖然很惡,但也講究義氣,還知道拜關聖帝君,求取一個心安,也求取一個大家要有正義感。做壞事歸做壞事,你還是要跟義賊廖添丁一樣,你總要有一份的好心去劫富濟貧,也要有這分的心態,才不會為天地所誅。
凡夫因為不學佛法,不聞佛法,所以不了解因果的關係,不了解善惡之道如影隨行,所以會有錯失的舉動,有些是可原諒的。但是假如業造的太過份了,人間心不平,那你只好受法律的制裁,這樣才能安撫民心。所以咎由自取,自做孽不可活!但是你假如真心誠心的悔過悔悟,你今生假如沒辦法好好做人,下一世就會變成有好的機會可以做,所以學佛,浪子回頭金不換,我們都應該讚歎。
「真妄情息」,就是真如自體,自性是本不生,虛妄之體,那當然是虛偽如幻如夢的,更沒有實法可得,所以真正妄相不生的時候,真亦不立,因為真是為妄而立的。假如妄相本空,那真相也不生,真亦不立,就好像我們用藥來治病,病治好的時候,藥也不用,法尚應捨,何況非法。就像我佛說種種法為度種種心,眾生一旦度了了,這個寶法也用不著了,對不對?所以這個法只是對治非法,非法也對治一切的法,等於說我立了中道,是對治邊見,邊見不立的時候,中道見也不可得。這是真妄雙滅,真妄情息,就沒有真妄之相可得。所以說發心要歸元,其實你發心歸元的當體,這個體本自不生,所以也無能發者,無所發的菩提,所以發菩提心者是虛妄,但是不發菩提心更是虛妄,因為勝義菩提是不可以發法,也不可以非發法,離發離非發,才是真正的發菩提,因為發中無有發相——無有能發、無有所發、無有發者,而這個三際心不可得,發什麼心!但是,也不要說三際心不可得的時候是沒心,沒心肝了,沒心的話,那要怎麼成佛!怎麼說是心是佛,但是你假如說是心是佛,執為實法的話,又有所說了,因為三際心不可得,覓心了不可得,或者心不在內、不在外、不在中邊,乃至八處徵心了不可得,那還有什麼心可做佛,還有什麼佛可唯心!這個是心也不可得,乃至佛的相號也不可得,如來者非如來,是名如來,三際心則非三際心,是名三際心,也可以說心非滅、也非斷,佛也是非有、也非無,非有非無,非實跟虛,是名阿耨菩提。要了解佛法,都要中道而行,中道而行就是不偏有、不偏無、不偏一、不偏異、不偏垢、不偏淨、不偏於凡夫界、不偏於聖人界。所謂的不偏,是因為涵蓋的關係,佛性是涵蓋萬法,涵蓋無量諸法,在無量諸法當中,雖然涵蓋諸法,像佛也涵蓋眾生相、佛也涵蓋六道相,但是雖然涵蓋六道,只是度六道,不隨六道轉,雖然涵蓋三途界,能夠度三途眾生而不隨三途轉,能涵蓋諸天,知道諸天不離無常,不受天樂之轉,這個叫涵蓋。涵蓋諸法而不受法轉,涵蓋十法界而不受十法界所遷,這就是不可思議的大。
無是無非,是非之相了不可得,並不是無是非,六祖說了,真正開悟的人,他是不會看人有是非的,不會看人有善惡之相,而故意去跟人家爭議,在文字,也知道文字性空,在語言,也知道語言性空,所以人家怎麼批評、怎麼批判都無所謂,不隨它轉。替他好,他也不歡喜;替他壞,他也不憂愁,都能夠平懷處之。人家好的眾生也罷,壞的眾生也罷,他看人都是法,全身通身是法,通身是如來相所顯,通身是等覺身所顯,通身都是本尊身所現,這就是能夠以一視同仁的心,去看待一切眾生,有機會的話馬上攝度,無緣的話就等待機緣,也不故意怎麼樣去造作。
「隨情不墮.遠超權宗」,所以說隨一切情而不墮。因為我們眾生隨貪瞋癡,就著貪瞋癡,所以隨色就著色,隨聲就著聲,隨觸就著觸,隨味道就著味道,著五味、著五色、著五身,那就沒完沒了,心擾擾鬧鬧,永遠不清淨。不墮,就是不墮於情長,也不墮於情智,這個情是代表眾生的種種感觸,種種情感的流露,或者是情感的諸餘,或是屬於凡夫習氣的執著,無始劫來所養成的習染、習慣。聖人雖然跟他一起,像濟公活佛隨緣到處去救眾生,好像吃飯也隨著吃葷,但不為葷轉;落入青樓池館、色情場所,他也不色;在高官厚爵的當下,他也不攀貴,不攀龍附鳳;在一切的酒肆,他能立其志,不隨酒而墮入醉相,迷迷糊糊,醉生夢死,這是能隨緣而常行性,我們凡夫是做不到的。所以我們不要還只是個初學者,就馬上要學這種大士的舉動,學不了,就好像兔子不要學大象,想涉足於深流,馬上就會現沒溺之相,就淪溺在河中,大象可以安然而渡,而我們卻渡不了。所以學習初發心時,貪瞋癡還是遠離,戒定慧還是勤修,勤修戒定慧,息滅貪瞋癡。像維摩詰大士,執著於戒定慧,會墮入三途,於貪瞋癡,卻能夠得自在無礙,所以貪瞋癡,也能夠入於彼岸,也能夠成就無邊解脫力,但這是大力量者才辦得到的,也是無上密法裡金剛乘法,金剛果乘的修為。
比如說大貪,聖者拿摩羯魚,這是無法不貪,每一個眾生,我都誓願要度他,這是大貪之力。或者像咕嚕咕咧佛母,好像大磁鐵一樣,法界都是他的大磁鐵,都吸收過來,讓他都能夠一一學佛。談到利益眾生,像愛染明王,眾生見到他,都生念於他,而不忍離去,每一個都是吸住,他就把你的心入歸法性,入歸無生本體,入歸清淨法界,把你世間的貪著欲化成如來本清淨的法喜,讓你真正作為法喜之妻、誠實之男。所謂的誠實之男,就是誠淨不欺,實相的境界,讓我們都能夠一一回歸自性,先以欲?牽,後令入佛道。這是一個大事,一個真正的大菩薩摩訶薩,他們才能做得到。一般的凡夫,懵懵懂懂,學法還沒有基礎,馬上就要效法大師的作為,那糟糕了,你根基不深,你外面的大廈,建築得多好多好,只是美觀而已,根基不牢的話,大水一來,颱風一到就垮了,整個連根翻倒,就流失掉,學佛根基很重要。所謂根基就是要戒定慧,有戒、有定,才能夠根牢固,不然的話,你大水一沖就糟了,所以你要建築得越高,你打的基礎要越深越牢固,才能夠有等持力量,不怕風雨飄搖。「隨情不墮,遠超權宗」,真正的無上妙法,是超過權教的一切宗門、不了義的法門,不屬於所謂的藏通別圓,藏教、通教、別教,藏通別圓,圓教是屬無上的法門,或者小始終頓圓,小始終是三方面的小乘法,始教已經慢慢攝入大乘,終頓圓,在禪宗是沒有差別的,最上一乘的俱足圓解,大圓覺或者是大圓解,就能夠入於無上法門,圓裡面也包含顯密圓通,才能都夠俱足。
「自相亦離.純真無妄」,自相亦離就是,即使自己完全在諸法得自在了,於德行已經完備了,與性相皆能亦如了,於悲智已經都能夠雙運,在這個時候,他也不著於自己的德行,不著於自己的成就,不著於自己的覺性,不著於自己的功行。一般我們看看武林大會,都在爭霸,都在做武林大主。末法時期稍微對宗教比較有一些智慧的,都要立宗立派,做院主、做教主,乃至自封為某某教主,各種什麼樣的姿態都有,就顯得很高慢的樣子,各自立他的法幢,各自立他宗門的規章:一旦入我的宗派、入我的門下,你就不可以再去別的地方,就永遠要聽我的,要做為我的樁腳,固定我們門下的教規。這個都是我慢自高,都是執我相不斷,所以說如果別人攻擊他這種的功德心、高慢心,被人所攻擊就沒辦法安然自在,被攻擊就回擊,沒想想自己先攻擊別人,現在別人才會攻擊你,你只會看人家的是非,而不看看自己的是非,自己的撿擇心、分別心、心念心,自己的取著心、執著心,遍計執性的惡習慣太多了。而且日日受人所崇拜,你們大家都是他的學生在他門下,都稱他為大師,稱他為什麼法王,更把慢心高舉。其實不值得你說,人間這種事情到處很多,尤其末法時代,比比皆是。
不過我們知道這種弊病就不要學,應該學習越高的程度,成就越大的程度,我們的頭就要越下放,越無我,越沒有我相,也要有無諍相,才不會批評別人,自己越知道自己的過失,每天都要知道自己的過失。過去的能人,才二十歲就知道十九歲前所犯的錯,到了八十歲知道七十九歲前的錯,每一天覺今是而昨非,到了明天又覺得今天所表現的又不如,明天表現的應該才對,要日日精進,日新又新又日新。日日自己要知道內疚,要知道慚愧,要知道諸佛菩薩早早就成就了,我們還在娑婆世界,乃至無始以來歷劫生死海,我們沉淪不已,不知道要慚愧,不知道要懺悔,還一直造業,起心動念都是是是非非,和人議論不必要的事情,都是屬於世論之法,不是真正無上的法門,心裡沒有真正的開悟,都還是隨著習氣在轉。沒開悟卻說已開悟,就是虛妄,就是犯了妄語,不證言證,證不了實相的妙境。還沒悟,說我悟到無上密法,其實我們還差得遠!自己想,我們的習氣是不是都沒有了?人家罵我們一句,是不是又會有點煩惱心出來、有點受氣心跑出來?人家對我們有某種的藐視,還是某種的講話不恭敬,你馬上想出言不遜,我不理你,不信你,馬上就有這種的心態顯現;這種都是我們還沒達於自性平等,還沒達於一切眾生皆是佛,還沒達於觀眾生都是本尊,所以念念總會出錯,處處本是隨煩惱走,隨你的觀點轉,隨你無明心轉,隨是非心轉。所以現在學佛越來越差勁就是這樣,不如古德,聞於法也能夠聞於前悟,也能夠虛心求教,也能夠緊緊用功。
現在的人稍微用功,就覺得我已經功德很圓滿了,稍微做一點小事就念念不已,認為我某個時候做什麼好事,某個時候做什麼善事,功德好像怕人家不知道一樣,這個就是我們的弊病。所以知道純真無妄,純真沒有一點妄想的念頭,沒有一點虛妄的是非之相顯現,這才是練到火候純青,這樣才是學佛的人應該做的。我們想煮飯就好,你整鍋都白色的,如果有一顆老鼠屎在中間,你就不敢吃,就壞了一鍋飯,學佛人更要加強戒除惡的心念,一個要念都不可起。
我們個個都還是凡夫,個個都還有我的習氣,個個都還有種種煩惱障,見思惑,乃至塵沙惑。在還沒有完全淨斷之前,都不可以誇口,也不可以認為我已經怎麼樣怎麼樣了,已經圓滿成就什麼了。就像前幾天一位居士,帶他媽媽來這裡,女居士已經年紀大了,七、八十歲了,不過她很用功,會念佛,好像在寺廟裡也很認真打掃、淨化環境,也是很有功德,來這裡說她已經證得阿羅漢果,我就懷疑的不得了,我說一些佛法你都不了解,沒有一點理解,你真的就證得阿羅漢果了嗎?她還很有自信說,人家也說我證得阿羅漢果。我跟她說,證得阿羅漢果會怎麼樣,你知道嗎?三明六通,你哪一個三明都通達嗎?六通,哪一通已經得到?證阿羅漢果是不受後有,將來不用再生死輪迴,不受人間的業,已經可以從有餘涅槃到這一生這一世,如果入涅槃之後,永不必再落入欲界,不用再來人間,這種的境界是很高,像目犍連尊者般可以神通變化自在,你現在有什麼神通變化自在嗎?當然是智慧力最強,解脫的智慧力最強,法術是在其次,但是我們不能輕易說我得了什麼果、證了什麼果,這會變成笑話。不過這個老菩薩因為沒讀書,也沒學習佛法,她會這樣誤會是難免的,我們要知道,不能恥笑,更應該要勉勵她好好念佛,好好修行,將來也許她往生西方的時候,阿彌陀佛藉著他的甚深願力,給你說法,你花開見佛,就能悟到無生忍,就能真的成就阿羅漢,這也不假,在將來吧!好好的修,有很好的成就力,你不要一味的打壓她,一味的鄙視她,一味的恥笑她,這不行的!這樣我們也有過失,一樣罪過。
人家說看根器說法,我們明知道她對佛法完全不理解,完全沒有聽聞,也是應該從最簡單的法跟她相應、隨喜,不能說你這些都是虛妄的,都是不對的,都是顛倒是非的,都是未證言證,會墮入地獄,這個就嚴重了!我們這樣跟她說,到時候害她一天到晚心不安,修法不會修,念佛也不會念,在寺廟裡面服務的精神,都完全沒辦法盡情,所以對於這種眾生,不能下重藥,你現在就用大藥帖要讓他吃好,吃到最後死了,承受不了,所以說醫王有醫王之德,該什麼藥,放什麼藥,對症下藥,偏下猛藥,有殺人之過。
{般若心要7 完結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