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密心要{卷1-1}
顯密心要
{卷1-1}
尊貴的 力空金剛上師 開示
《正提》 《反照》
回觀聖自在.無觀無自在
坐看三昧王.不坐看定王
不即不離處.即即即離處
如如不動尊.無如可定尊
法相遍現前.妙法無相見
吾無隱乎爾.無隱亦無現
明明睹目見.明明莫睹見
何曾在世間.何曾離世間
所謂的正提就是從正面說法,反照就是從反面說法。佛法從正面說從反面說有時各有他的用意。正面說比較屬於像我們一般說一切法苦空無我;反面說就是常樂我淨。凡是法都沒有定法可得。沒有定法可得所以制法制非法都不對。所以正提跟反照的用意是如此。當正提說法的時候妳們又執著於正提,那麼就需要用這個反照法,隨說隨掃。這樣才可以。
回觀聖自在。就是說我們學佛法都要有反觀的力量,反觀自性、菩提心,聖自在就是自在菩提心。所謂的自在就是能法爾自在,不受外力的干擾。不從外來,也非內生,而是法爾如是如是的,充滿於法界間,這充滿於法界間也是充滿於我們的佛性。佛性就是在整體的法界間,大而無礙,小而無內。所以這個自在無礙的本體,像觀自在也好,定自在菩薩也好,聖自在菩薩也好,都是表示說法爾自性菩提心無始以來本具,本自具足的,這個叫自在。而我們世間的一切法都不自在。因為隨著無常會轉變,隨著生老病死會轉變,隨著成住壞空會轉變,隨著剎那剎那的時間會流失,所以都不叫做自在,不自在因無常故,無常故苦,不能掌控所以叫苦。這苦是生生滅滅不能自在故,所以叫苦。所以在生滅中能悟得自在的本體,這才是真正的大樂。現在我們要回觀自性菩提心,所以這個自在本來就是自性的菩提心。
坐看三昩王。我們不管是坐著看也好,站著看也好,你怎麼看都可以,這個坐看只是舉一個例子而已。三昧其實就是正受,就是正定,就是如如不動的本體。王,王就是真正能自在無礙的本體叫王。就像世間這個轉輪王也好,其他的空輪王還有世間的王,都有富貴自在之意,還有權力自在之意,超生死自在之意,能坦然生坦然死。他本身有這個大力量,所以稱為王。三界之王就像佛陀一樣,他能夠掌控人生的慧命,能常住於法界間,不受生死輪迴之苦,能常住不滅,如如不侵。所以是真正的三昧之王。三昧就是正,純正,攝受,到三昧之味,這個叫做正受。因為我們一般都有苦受,樂受,不苦不樂受,叫無地不受。這三受都是虛妄的,都是互相遷變的。比如說我現在坐著快樂,等一下做得太久了,又苦了,樂中變苦。那我就起來遊一遊,就覺得快樂。那遊久了,站久了也變成苦了。所以這世間法一直在變一直在變。這種變來變去的屬於塵境,塵境就是生滅不停的境界,都不是王。因為要隨客塵轉故,隨物欲轉故,隨境界轉故,所以說不能掌控自性,不能掌控自己。因為都落於世俗的無常、無我、苦空、不得自在。現在我們要入這個自在的法性本體,這個真正的三昩正定之王。
不即不離處。就在這個不即不離的當處,去悟入這個菩提心。什麼叫不即,因為即則生染著,不即就不會染著。但是又不離世間相,又不離一切法,又不離無量諸法,所以就叫做不離。假如離世間法,離一切法,離一切相,那就等於說沒有這個妙有的展現,沒有這個所謂的假諦的圓融現象,也等於無法度眾生,無法隨世間的一切法,恆順世間的一切法來顯現無邊的菩提緣起,來利益眾生。所以這個不離就是不離一切的法,但是也不執著於一切法,不著於一切法,這是一個空有不二的境界。因為不即,所以能夠知道一切法空,沒有著於法。不離,因為能緣起故,所以非實非虛是名阿耨菩提。了解這樣子不即不離,這個在一切經典常有這樣的說法。不即,它就能不染物;不離,就是能恆順眾生。也是合光同塵的意思。合光能同塵,同塵就是不離。合光就是不即,不即就是智慧之光,把它照著,也不隨它轉,但是也無礙於一切法現前。就像鏡子能有影子,但是鏡子又不染著於影子,不染著於影子就叫做不即,不離於影子現前,叫不離。剛才是不即,是因為知道這個影子是空,影子是無我,影子是無常,影子是不實在,所以不即。即者著也,跟它同流合污就變成即,我們不跟它同流合污。不離就是不礙於一切法,不礙於世間相。佛法不離世間,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,這是說俗諦和真諦本來可以融合不二的,知道真諦就不著於一切法,就是不即。知道俗諦,那你就知道說我們的佛性也不離一切法,不離世間的一切法。這個也叫做不著有為、不著無為。不住無為也不著有為。
龍欽巴祖師
如如不動尊。就是我們如其本性,如其如來的本性,如其如如不動的本體,叫如如。這如如也是因為佛性是輾轉如是,不因為這個動相而變,不因為形相而變,不因為法塵而變,不因為一切動態而變,這叫如其所如,前面如,前際如,中際如,後際也是如,這叫做一金成萬器,器器都是金。表示說你用那個金打造成各種不同的型態,前面打的,中間打的,後來才打的,雖然這個時間有不同,形貌也不同,但是前面打造的,中間打造的,跟日後打造的跟無量之後打造的,都是一個金而已,同樣是金,金者如也,金就是如如不動的本體。為什麼,它能始終不變。千變中有不變的真,這金質,金質是不變。所以再怎麼變,你的金質不變,金質者佛性也,所以你知道佛性是不隨一切法轉的,不隨一切相轉的,相轉法不轉,這個相遷流,自性不遷。如此去了解,才能知道所謂的如如不動,就是不隨一切法塵轉,不隨一切三界相轉,生生滅滅的一切法,不隨它轉,這個叫做如如不動。本尊其實就是我們的心王,我們的菩提心。心為什麼稱它是王?因為它能夠含攝萬法,總持萬法,而能夠高於一切的生滅法之外,高於三界無常相之外,所以稱為王。
法相遍現前。在這個如如不動的本體當中,並不是頑然不化的一個空體,或者蕩然無物的空相而已,不是這樣的。佛法不是一切空空蕩蕩,一切無我,一切什麼都沒有,裡面一切都沒有,不是這樣的。我們的佛性具足萬德莊嚴,無量甚深的一切佛的秘密法門,都在裡面。而三界的一切眾生相也在裡面,十法界依正,一切法都在裡面,八萬四千塵勞門也是在裡面,八萬四千功德門也是在裡面,可以說它攝進無量法界的一切法,所以叫做如來藏。因為這樣子,它並不是空空洞洞、一切頑空的相,並不是這樣的。像很多空見外道就把佛法誤會了。所以說法相遍現前,在這個空盪中具足一切法相,這個現前就是沒有一法流失,沒有一法不在這個法性之內,一切法一一皆具足在那個自性法界中,雖然如此,它們是如夢如幻的存在。因為是無常故,所以說它如幻如夢,如閃電光,但是它確實能緣起,隨各因緣緣起,所以「有」,是妙有的體性。因為一切「有」經過空義所現前的叫做妙有,那不由空性所現前的就是虛妄之有。凡夫因為不了解有真空的道理,只知道有這個緣起之有的道理,所以他們的有是生滅之有,聖人的有是透過空義所顯現的,所以所顯現的也不離真空,所以空與有永遠是一致的,永遠是不二的。這個如鳥雙翼一樣,缺一不可。這個才是真正的佛法。所以佛法永遠是非實非虛,非實就是知道一切空不可得,非虛就是知道一切緣起宛然,生滅宛然,一切因果宛然,做好事有好報,福德莊嚴,乃至功德莊嚴。
吾無隱乎爾,明明賭目見。無隱乎爾這句話是孔子的話,因為很多的七十二賢人,他的徒弟,因為左問右問都是沒辦法扳倒孔聖夫子,你怎麼說,他都能夠圓融自在的把義理昭然若揭,明明白白的現前,讓你們全能感悟到,感受到。所以本來說孔聖人的門牆高得不得了,我們都沒辦法看,我們要入室已經不簡單啦,更要登堂的話,根本沒辦法。但是夫子說,我的道是稀鬆平常的,很平常,平常心示道,處處都是道,大道無隱,處處皆是,賭目皆是,物物全彰,哪個地方不是道呀?所以無隱乎爾,我沒有隱藏什麼,什麼道的秘訣,我沒有隱藏,所謂最高的如門的心法,只是你們不懂而已。你們被像佛所說的無明所覆,不覺而已。你們能明明德,能至誠的去感悟的話,有一天也能跟我一樣的昭然若揭,無隱乎爾,處處皆是。我們學佛法要了解這個本意是如此。明明賭目見,就是說你賭目即是,古聖賢孔聖人去參這個老子,老子看他然後兩目對峙,就知道彼此之道存焉,兩肇所對立的就是如此如是,所以這個太上老君就稱讚孔子為遊龍,就像一條真龍現前一樣。
何曾在世間。這個法性雖然明明現前,但是不屬於世間喔?為什麼不屬於世間,因為世間都是無常生滅的法,所以它不屬於世間的任何一法所攝,因為世間的任何一法都是苦空無常無我,一切都沒有實法可得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。佛性假如是這樣的話,我們追求它有什麼用呢?隨石火電光馬上就沒有了,有什麼用?佛法是金剛不壞的,三昧如如不遷的,不動的,永遠常住在法界間的。這個是明明賭目見,但是你又不屬於世間的一切物,一切物體,所以不要搞錯,說世間現前都是道,那麼這個也道那個也道,道在石頭,道在枯木,道在狗屍,什麼都是,這個是莊子裡面問道在何處啦?道在瓦礫,道在屍糞,糞也是不離一切的污穢處,等於說清淨處也有道,污穢處也不離道,不垢不淨,佛法是遍一切處,假如不這樣的話,就不圓滿,就有缺陷。所謂的大圓滿,是體大滿十方,用大也是遍十方,相大也是周法界,所以體大相大用大,永遠是如此周遍法界。因為體大所以證得法性身,因為相大證得圓滿法身,因為用大所以具足無量的應化身。現在知道這個就是明明現前,我們都可以領納的到,個個都可以看到他的表現,這個叫做應物現形,佛性是應物現形,但是這個型態可以表示它意識的現前,而不是它的本體。是它的大用而已。大用可以生、可以滅、可以無量的法界現前,但是本體是沒有能現、沒有所現、沒有現者。非法相、非不法相,但是它具足一切法而非一切法,這是要理解的。
薩迦五祖
反照,無觀無自在。就是說能觀、所觀皆不可得。前面說是觀,現在說無觀,也沒有自在、不自在之相,假如說,於自在中立一個自在,亦不自在,為什麼?因為頭上安頭啦!名上多一個名稱啦!一有名稱就落入是是非非,這個是某某,這個非某某,這個是如此的名號,這個非如此的名號。這個名應該安於某一個地方,那個名應該安於某一個地方,就有分別心顯現,各種安排心顯現,各種的指令顯現,各種的分別執著,隨世間名言習氣,就是說世間共同的意識,安種種名號、種種相,這個是不屬於真正的正觀之法。所以真正的正觀,無能觀之我,沒有所觀之相,沒有能觀之智,沒有所觀之境。這個觀也不可得,所以說無觀。無自在,因為自在者非自在是名自在,假如有個自而在,就犯了什麼過失?犯自然外道的過失。自然外道就是一切法自自然然的,然者在也,自然者有自而然,認為一切法都是自然,天然如是,很像我們佛法的法爾如是,一切法都本來如此如此,就是說一切都是自自然然的如是啊。佛法在這個地方,稍微不注意就墮入這個自然外道。佛法是非自、非他、非共、也非無因、非無緣,不由自生,不由他生,不由共生,也非無因緣生,也非自然生,也非他緣生,也非共緣生,也非沒有因緣生,這個就是四相不生。所以自也不可得,他也不可得。既然自不可得,哪有自可在呀?
無觀無自在,不坐看定王。因為行住坐臥相都不可得,對不對?四儀本空啊,哪有坐可坐。也等於說,這個坐是代表一種定,定入常中。坐,就是不動為坐,常住為坐,不離法性為坐,不離空義為坐,湛然常住,如如不動為坐。現在這個坐相也不可得,因為能坐的這個心是無形無相的,所坐的法界也是無形無相。所以這個以無形的心,坐無形的這個法界,各無所得,沒有這個能坐與所坐,沒有自他之相,沒有行住坐臥相,如來者,無所從來,亦無所去,如來者,非行住坐臥之相,所以說若以為如來有行,有住,有坐,有臥,是不解如來所說義喔。若形,若住,若坐,若臥皆不可得,但是我們要疑問要反問呀,既然這樣那金剛經前面,如來也托缽,也到城上去托缽,去討飯去乞飯,然後回來趺坐而坐,那不是都有行住坐臥了嗎?為什麼說,如來沒有行住坐臥呢?這個地方要很小心喔,佛為什麼前面要示現他的行住坐臥相?就是他跟俗諦是不二的,跟緣起是不二的,跟世間法是不相離的。因為世間所幻現的一切當處,即是如來的當處,這個叫做非生滅處,非寂滅處,當處出生,當處滅盡,這個就是有即是空,現前即是不可得,生當體即是寂滅,寂滅相,要這樣去理解。這個才叫做雙運。
即即即離處,如如可定尊。即即即離,我們前面不是說不即不離嗎?現在即即,即離,即離兩個都有,不妨於即為什麼?你隨順一切法就是即,隨順一切法而不著一切法,染污不得,恆順眾生而染污不得,恆順一切污穢之相,而不會受污泥所染,就像蓮花,出汙泥不染一樣,他是不離世間的一切汙濁之處,不離染污處而成就蓮花清淨的本體。所以他既在即中,也在離中,在即中就是不離一切法,在離中不受一切法,不染一切法,就這樣。反覆說法都不離空有二義。
無如可定尊。就是說這個如如之相,這個如來的如相,諸法如義叫如。這個如也是方便說的,真正如的時候,不能安立這個如呀,一安立如就不如啦。為什麼?不屬於本體故,不應於本體故,不屬於真正赤裸、一切不掛的本體。那種如呀,已經不是如其本來面目的如,是我們人間有為之相把它安立的,造作之相安立的,名相安立的,這個就像一張白紙把它塗鴉了,或者,你白紙上再把它染白色的這個彩色,看起來好像真的是本體,真的是如如本體,如其本來面目的本體,其實已經不是喔,它是已經著了色,而且著的這個色是白色,讓我們看起來好像分不清楚,就以為是本來的面目,其實是已經著了色彩。就像我們知道空,著於空的話,以白色再著白色,佛法的空,不是白色,離一切色相,非青非黃非白,非藍非靛非紫,非一切的色,非色而隨順一切色,這個是佛法離一切色相,而能現一切色相,隨順眾生現色相,雖現色相,而自己非色非相,非青黃赤白,所以它是能生,又能夠當體不生,這個才微妙。就像是荷花的葉,上面著了露珠,圓圓滾滾的,露珠不會著於葉,葉也不沾於水。世間法跟我們的佛性也像這樣子,雖然相即在一起,也等於相離,不相即。雖然好像相離,它又滾在一起,這個是微妙的佛法,不著於空,也不著於有。空有不著,所以中也不著。
噶瑪噶舉皈依境
妙法無相見。真正的妙法,屬於無相的法,是沒有相貌可見的,沒有任何的徵兆可見,沒有任何的形象可見,沒有任何的色塵可見,沒有八萬四千塵勞相可見,所以這個是離相的法界,真正是妙法的本體。假如有任何的相貌,或者是形態現前的話,這也是一個虛妄的展現而已。你不去執著它的時候,它就不離佛性;你一執著它的時候,就把佛性掩沒了。只見到它的外表,而沒有見到它的本性,它的真實本空的自性。所以一切法都不能離空而有,也不能離法性而有,所以萬法都是不能離「阿」字門,都是不離「阿」字而有。所以在外道不了解的時候,才會說一切都是上帝所生,一切都是我主所生。一切都是法性所現的,我們佛法不著於主,不著於伴,不著於原始,無始無終。因為無始所以沒有最原始的主子,主客皆不可得,所以就沒有所謂的創造不創造。我們為什麼不說創造,明明這個萬法皆由此生,所以一切法不離此法界,這個叫做母道。道之母,能生一切法,而一切法都不能離道母之體,一切萬法不離此而生,生也不離此法性,不離此本體。這個跟上帝創萬物,萬物都不能離上帝而有,意義本來是好像相同的,只是一執著就差了,不執著,宛然可以相同。一執著,一分別,就叫做外道,自在天的外道。這個地方,我本來很想做一個上帝創造萬物,跟佛的萬法唯心造,為心所造,這個意義要寫得清楚,要基督教的人能夠深入更微妙的上帝之靈,實質的意義。讓他們知道聖靈、聖子是一體無二的。我有一天就這樣想,想要寫一些讓他們也能看的,讓他們慢慢深入更微妙的法,跟佛法能夠相契入。這樣想啊想,當天晚上就看到天使,好像是兩個還是三個我忘了,中間還有一條蛇,蛇是眼鏡蛇,坐前面,三個使者在後面合掌。連蛇跟三個天使都會跟你點點頭,表示說你這樣,我們很贊同,表示感恩。
妙法無相見,無隱亦無現,無隱亦無現。就是隱顯不可得,非隱非現。非隱就是表示佛性並不是隱沒沒有的,因為它能夠隨著一切法現前,我們的佛性也可以在浮塵上見,也可以眨眨眼見,也可以眉橫鼻豎見…? 也可以翻跟斗見,也可以捏鼻孔哀叫見,也能隨順一切法見,也可以在戲文場中見,也可以在官場見,在世俗見?在無量諸相見,為什麼這樣子呢?因為佛法是無所不具、無所不在,它的法性雖然沒有形象,但是能隨一切法現前。就像一面虛空大鏡子,鏡子沒有形體可得,沒有形體可見,但是它會現影子,影子就是鏡的體喔!鏡體所現的。所以由生滅中,就能入不生滅,因為由相中,就能見到無相的本體,為什麼?因為相不離體故,相不離性故,事事皆不離理,不離真理故,所以這個就是舊路還家。看法見相非相,即見如來。你只要看一切相,都是緣起無自性,無自性就是真如本體,所以看到無常,就悟得真常,看到諸法不可得,就知道本來如是不失,不會有任何折損一絲毫的本體,都能現前,這個是微妙處。
無隱亦無現。就是說隱沒之相不可得,現前之相也不可得。但是它能隱也能現,在隱中不著隱相,現中不著於現相,隱現不可得,能這樣的話,何曾離世間,就是你能如是了解的話,佛法也不離世間覺,能夠在世間一切處,都能看到佛法。所以佛法在世間,不離世間覺。六塵不二,反成正覺,或者是水月道場,夢裡佛事,都可以無礙,空與有都可以相互的運用,因為每一種佛事現前,都不離空有二諦,能如此知道的話,才是了解這個偈的本意。現在這個偈有文字相嗎?沒有文字相。有語言相嗎?沒有語言相。有排列相嗎?沒有排列相。有橫列相嗎?也沒有橫列相。有現前相嗎?也沒有現前相。有隱沒相嗎?也沒有隱沒相。有長短相嗎?也沒有長短相。所以這個也非黑也非白,也非紙,非文字,非語言,非思量。如是知道的話,這是真正的心的偈語,自性所悟的偈語,是超乎四句相,不屬有,不屬無,不屬非有非無,不屬亦有亦無,乃至一百零八的名相都不可得,這個才是本來這個偈語的原貌,所謂原貌者,非原貌,是名原貌,為什麼?原來原貌就是空。既然原貌是空,哪有原可得呢?無有其始,所以無有其原啊;無有其末,所以無有其終。假如有開始;有終了,這個就是生滅法,就是無常法,不是原貌,不是金剛的原貌,不是金剛不壞的原貌。
{待續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