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密心要{卷1-13}下
顯密心要
{卷1-13}
下
尊貴的 力空金剛上師 開示
說唱等戲論.言脩皆幻生
管他定亂異.不取業自修
不擬不固必.繁興同夢影
造次必於是.顛沛亦如是
不於如是處.而有彼如是
「不擬不固必,繁興同夢影,造次必於是,顛沛亦如是,不於如是處,而有彼如是」。不擬就是不要預先揣度,不要預先去做種種的安排,因為,假如有預先的心理,要刻意安排怎麼樣怎麼樣,這個法是如何如何,這個事應該怎樣怎樣,這個都落於世間的分別、執著,落於世間的理路的安排,但佛性是絕待的,沒有必要性,一定要如此,或者一定要如彼,你一有所分別,功能就呆板不圓通。比如說:這個才可以,那個就不可以,假如沒有可以也沒有不可以,那全體都可以,所以你有執著於一邊,那就跟另一邊敵對,佛法它超越善惡,超越邪正,超越任何執著與取捨,不厭棄不取不捨,不特別喜歡,也不特別討厭,不欣不厭,不即不離,正因為這個樣子,它能夠普遍萬法,皆會為一心。君子不黨,惟善是黨,你假如有任何對治意,有爭議,認為這個是、這個非、這個才是佛法,這個非佛法,一有這種分別意識、妄念產生的話,馬上墮入世間的迷義當中。比如說,我問你們:如何是祖師西來意,你們馬上要開口啦,要說什麼如來意,每一個人說一個樣子。現在我ㄧ問,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啊?當你們要開口的時候,我就馬上把你嘴巴摀住。為什麼要摀住你們嘴巴,是讓你們知道,不要在這個西來意上,做種種的解說,種種分別,種種言語解說,因為落入言語解說,就變成有派別,有是有非,有任何這麼樣,有任何那個樣,怎麼不怎麼,總多事,就像趙州老和尚,人家問狗子有沒有佛性啊?他說有。另一位徒弟問,狗子有沒有佛性,他說沒有。另一位院主就不解,為什麼老大問同樣的問題,你說狗子有佛性,而答老二就說沒有佛性呢?所以老和尚說:亦有佛性、亦無佛性。第四位同問此事,則答:非有佛性非無佛性,那麼是非就會產生,這個就是「有固有必」的關係。固定一定要如此,才對。他也固定一定要沒有佛性才對。他也固定說可能有也可能無,等等。都是隨眾生妄念心去執著於當境,於當體去立種種名相,立種種思考,現在為了要絕你們這些思路、這些分別、這些意相分別,所以祖師只好當你要說的時候,馬上當頭一棒打下去,不然就馬上封住你們的口,不然就像船子一樣,人家問如何是真如妙心,馬上一竿子打入水中,或者要問的時候馬上門「碰」一聲,馬上關住,每次要問的時候,他就馬上跑進去,門「碰」一聲,經三次被拒門外,這一碰就開悟了。
這就是讓我們絕這個思慮,絕這個認為怎麼樣怎麼樣,因為我們很容易落入於理路,你們應該如何如何,才是實際真實的道,是平等無二的,在這種法界裡面,你說怎麼樣本來都可,但是一有執著就怎麼都不可以,因為一有執著就落入於窠臼,這樣就不圓融,每一個就像生盲摸象一樣,就像盲者摸象,一人摸一處,一人說一樣,不能說不對,但是你要說這樣是全體的象貌,就不對。這就是我們眾生,很容易在這個道的全體當中,執某一部份為道,執某一個義為真理而已,而忘失其餘有無量諸義、無量諸法、無量之相,都是如來相,如來法,如來義。
「不擬不固必.繁興同夢影」,本來這個固必是孔子的心法,對他的徒弟們就說:大道無固必。這無固無必還有一個「無意」。意就是思議,意想分別,不要有固定的認為,不要有必然的認為,法是會轉的,於空中轉、於無生法中能轉,在萬花筒的世界裏,萬事萬物都要由自己去用心,若妥協去理採的話,多勞累,以天下心治天下事,則垂拱而治,在知人善用,真誠待人而已,切不必每事要躬臨指令也,然慎思明辨,只要對國家民權民主民生有利,或利多於弊,亦當篤行之,魚目不可混珠,偽豈可亂真,當今似是而非的事也太多了,不依道德良心,只為個己偽善黨益,封閉廣大經濟版圖的擴展,眼光如豆,不肯奉行,故造謠言惑眾聳人聽聞,謆動莫虛有的謠言,以逞其奸謀,如癌細胞吸中華兒女的血,擴張惡勢力,壯大惡勢力的組織,五濁惡世,邪知邪見充滿,眾生一波一波的受苦,災難不斷,情何以堪,但願大家,皆發菩提心,悲智雙運,真實為眾生,譜出一條光明的康莊大道,眾生幸甚,知書達禮者皆幸甚,否則天道好還,禍福也會報到您的身上,更不幸的禍延子孫,是天道有眼呢,還是天道無眼,等些時日看他下場吧,國家興亡匹夫有責,學道莫忘救國,希望多為國為民之興利除弊多多祈禱吧,好了扯遠了,回到主題。
繁興同夢影,繁興就是大用繁興,因佛法不是單純一個法而已,我們的佛法是體大、相大、用大,所以整個大法界都是佛法。無量宇宙,無量法門,無量的八萬四千相,也都可以為佛法,所以並不是局限於某一部份,所以,叫做大用繁興。大用繁興,一一所現的都是如來法,這個叫做「普落非他物,縱橫皆是渠」。普落非他物,就是像空中裡面下花雨,每一朵花都是叫做覺花,沒有一朵花不是覺花,表示說世間萬法現前,每一個法都是佛法,一切法皆是佛法,像金剛經說:一切法皆是佛法。就是沒有一法不是佛法,要這樣體會繁興大用普現前,就像海中的海濤、海浪,每一個浪都是水,都是海水,都是智海之水,所以每一個浪,不管大浪、小浪,或者是柔浪、強浪、海狗浪,伍子胥浪(憤怒浪),這些浪沒有一個浪不是水,水代表真空,代表佛法。沒有一個浪不是水,波波皆是水,浪浪皆是鹹性,都是一鹹性,每一個海水,那裡舀起來都是鹹性。整個大般若智海,所有都是一個佛性、一個空性,沒有一法不是空性,法法沒差別,處處皆如是,能這樣了解的話,才叫做物物全彰,本來的法性,法法皆顯心地法,器器皆歸一真金。片片的檀香林,劈作一片片,每一片都是香,味道都是一樣,同一個法味。這樣去體會的話,人家問你如何是佛!你這樣拍掌「啪」一聲也是佛,你這樣踢也是佛,你轉頭也是佛,你說我要小便也是佛,你忽然蹲下去也是佛,像孫悟空翻筋斗,七十二變,無量神變,靡不性空,故都是佛,怎麼樣動作都是佛,都是法海之波浪,千形萬種都是如來種,這叫做總持。
總持萬法歸一心,真正的掌控。所以尋枝摘葉我不能,即是一下子顧到道的根本,不要隨著葉相不同而轉說,這東邊葉不是西邊葉,南邊的枝不是北邊的枝,這樣去差別論議。應該是同樣一顆樹,同樣根於一個道根而已。千枝萬葉,枝枝葉葉都是歸根,都是歸於自性本空,自性本空就是如來。自性本空就是清淨本心 (本來的面目),清淨妙明自性,要這樣去體會。每一種體會都要入於空義,所以沒有能體、也沒有所體,也沒有體者。能體會、所體會、跟體會者,三樣也是空。為什麼?每說一法,當下就要馬上回歸空義,這才叫做「就路還家」你不這樣的話,就還不了家,就是十字路口迷失了自己,其實十字路頭就是你的家,因為步步皆歸家,步步皆踏蓮花,這是很微妙的地方。這叫做行空不二。正在進行的當體,每一步、每一剎那,都是空,都是不離佛性,叫行空不二。念念皆入空門、不離本體,叫做念空不二。於一切法,這個法、那個法,百千萬法,衝出現前,法法皆空,法法皆是如來法,沒有一法超出法界之外,何以故,一切法空故。故曰 : 「佛性永堅固,四儀皆是佛,內外情非情,天人共一身」,「牟尼普具眾色影.色影無量一牟尼.牟尼牟尼不牟尼.非色非心非形名」,「慧日照法身.淨月朗靈台.法身寂光照.靈台心月朗」,「法日出慧火.佛月凝定水.水火既濟故.日月交光明」。
「造次必於是.顛沛亦如是」,所謂造次必於是,就代表你學佛道的人,不是說事事順利、事事如意,不是這樣為道,而是說你心能夠涵容法界,跟萬法化成一體,天人化成一體,跟萬物融成一體。因為你心融萬物故,萬物皆是你的心所現,那麼萬物有沒有好,有沒有壞,有啊。有沒有邪見的,有沒有正見的,都有。那麼這個萬物有沒有窮困的,潦倒的,或者是如意吉祥的,或者富貴榮華的,或者貧窮下賤的相,都有啊。所以你在順境當中,也能夠自在無礙。你在造次困苦顛沛流離當中,也應該如此啊,這才是修道者的用心,這個本意。因為道是不離一切法,所以道也不離地獄,道也不離畜牲,道也不離餓鬼,道也不離天人,道也不離四聖界,道也不離三途六道乃至無量剎塵界一切萬法,所以道也不離狗蝨,道也不離瓦礫,道也不離一切頑石,道也不離山河大地,道也不離晴空萬里的雲,道也不離暴風雨,道也不離安靜太平,不是正是。所以道在一切處,那麼你心也應該跟一切法,融成一味。
因為法法皆是如來法,一切的現相界產生的當體都是空,都是夢幻不實在,所以當體就是不可得,不可得者,生即非生故。生即非生,所以當下就是如來本體所現的,沒有一法超乎此心之外,所以造次必於是,顛沛必於是。造次等於說我們人生有壞有好,什麼樣的情況都會發生,如意吉祥的時候,你認為這樣才有道。那糟糕了,假如你在這混亂的五濁惡世裏就沒有道,那你這道就是無常之道,就落入無常門,落入間斷之門,落入世間的戲子之門,不得自在。所以心要如虛空一樣,安和樂利的時候,風調雨順的時候,也是一片晴空祥和,當你作大暴風雨的時候,虛空也是不動。要有這樣的大定力。顛沛也要如是如是,造次也要如是如是,流離失所也要如是如是。即使是修行人被關起來,也要如是如是,當你受到水深火熱的當處,也要作如是觀。你才能超脫世間種種八苦交煎之障難,才能有這超脫力,不然就沒辦法。像這師子尊者被外道捅了一刀要他死,因為他說法很了得,所以信徒都跑到他那邊去了,外道找不到信徒,氣得不得了,拿刀殺死師子尊者,一殺下去,刀子在拖出來的時候,流白血。師子尊者的徒弟,誓願為師子尊者報仇。師子尊者一一叫住,不能這樣,這樣修什麼道啊,應該都是業力所形成的,宿世我所欠殺生業殺生罪,現在被殺,也是該還的,不要報復,解冤解結,何況生死中本非生死,一切的幻化當中,本無死法可得。佛法就像我們做大夢,世間什麼事都會發生,只要你一醒來,什麼都沒有,什麼都不是,什麼都本來不可得,這不必計較,而夢中的種種事情,沒完沒了,一直冤冤相報。
「不於如是處,而有彼如是」,這句話是經中的語言,不於如是處,而有彼如是,就是在任何事的當處,就應該了解當處所發生的一切法,皆是不可得,皆是如如不動,皆是本來面目,沒有差別。當你悟到如是如是的時候,已經沒有如是之相可得,所以根本就沒有如是可如是。假如你還有如是可如是,這個又是法上加法,頭上安頭,這是文殊空義上加個文殊一樣。代表你多此一舉,所以佛法無多子,就是因為他在任何的法上,不生法見,不生非法見,不生種種見,所以才真正是如來見。所以假如於如是處,而生如是想,作這種想,已經不是如是喔,何況作不如想。畢竟如何 ? 還委悉嗎 !「 咄 ! 各各數零蛋,人人猜空拳,欲會西來意,空中覓鳥跡」。
{卷1-13 完結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