圓覺心要{13}
圓覺心要
{13}
力空金剛上師 開示
清淨伽藍是阿誰.丫角女子莫分別
禪心無是到處是.舉手投足皆同如
「清淨伽藍是阿誰」,清淨伽藍就是清淨的道場,可以說是我們心地的道場,也是實相法界,也是一真法界,也是無相的寂光土。清淨伽藍是個真實理地的道場,這種道場是阿誰,到底是誰,是什麼做的,是眾生做的嗎?不是!是如來做的?也不是!是一切諸天莊嚴的?也不是!那麼難道是凡夫做的?也不是!聖人做的,也不是!六道做的,不是!三途眾生造的,更不是!一有所造,就是落入生死門,不能得真正的自性伽藍,真正清淨伽藍倒是各位的心地,各位的佛性,本然清淨的佛性就是道場,自己無始以來本具的佛性,就是真正的清淨伽藍。所以這個清淨伽藍,方便說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自性菩提心,也是我們的佛性,但是這個佛性假如說一有所指,就落入有相之門,就不是本來的了,就是後天加上去的。所以是阿誰,你假如一有所指,就錯了,無所指當然不了解,有所指也是枉然,為什麼有所指也是枉然?因為有所指就是看到第二月,或者看到投影的水月而已,都不是真實的本體。為什麼會這樣子?因為我們往往一有解說,就落入思量之門,落入擬議之門,落入語言相,心緣相,會老是在這裡打轉,迷糊打轉,像鬼打牆一樣,怎麼走都走不出去,反覆往返,越來越迷糊,越來越朦朧一樣。
「丫角女子莫分別」,這個丫角本來就像一個沒有幾歲的女孩子,頭上都是綁著兩個毛毛頭髮,有的是綁著一個頭髮,古時候這樣的比較多。因為我小的時候看很多的繪畫,人家做喜事、做婚姻送畫匾,都是買那些繪有一個丫角、兩個丫角小孩的,ㄚ角又代表天真爛漫的小孩,甚至都還在地上爬的,牙牙學語的,一點都還沒有世間分別心,都沒有世間的種種善惡念頭,種種的分別念頭都沒有。這種境界,很像學佛的人入於無生法界,入於一切不分別的法界,入於赤子無我天真的境界,能這樣的話,就知道所謂的清淨伽藍在什麼地方,在自己腳下。有些人說,觀自己的腳下就是,或者是前後左右一切處無不是,但是這個清淨伽藍不屬內、不屬外,不屬中邊,不屬過去、不屬現在、不屬未來,不在自己,也不在別人別處,非心內所具,也非心外所具,這個說來話長。要觀清淨伽藍到底在哪裡,阿誰是嗎?是在我們的四大中嗎﹖四大五蘊皆是無常的,有相的倒不是,無相的,假如落入斷滅見的,當然也不是,所以它無相不自無相,有相不自有相,在東不著於東,在西也不著於西,十方上下,六合也不著於六合,於處不著處,於非處也不著非處,所以非在非不在,不在三界內,也不在三界外,所以這個伽藍道場很微妙,其實沒有微妙相,也沒有平常相,要好好去理解它。阿彌陀佛!
「禪心無是到處是」,真正的禪心,解脫心也好,涅槃心也好,自性菩提心也好,勝義菩提道的心,其實無是,沒有所謂是,而到處都是。沒有所謂是,就是你假如一指定什麼樣才是,什麼樣才對,那已經把佛性分割了,分割成一塊一塊的了,它不是全貌的,所以你不要指認這個是什麼。有些說如何是菩提心?學人的佛性,有的說學人的家鄉,有些說學人的解脫諦,有些說學人的金剛三昧身,有些說那是自在的本性佛。祖師就說,叫你們不要自認為怎麼樣,不要自認為這是什麼,你們偏偏一個一個自認這個是什麼、那個是什麼,就是說佛法不在於種種知見——離知見、離勝解、離一切相,才能夠會入本來面目。假如祖師說一個題目出來,你們就做種種解釋,種種解說,那就是合於世間的世智辯聰,到處去認為這個是什麼、這是什麼。就像考據家,把一個古物呈現在眼前,大家研究,認為這個是幾萬年的,這個是幾千年的,這個是什麼,包括像研究北京人一樣去研究,縱使意見一籮筐,還是一樣摸不著它的本面。有時候我們佛性也是一樣,佛性非過去不離過去,非現在不離現在,非未來不離未來,非內不離內,非外不離外,非中邊不離中邊,非一切處而在一切處,所以說禪心無是處,到處都是。為什麼即無是,為什麼又到處是呢?無是就是離一切相,通一切相,到處是就是一切緣起現前,無不現前,佛性到處都現前,代表佛是充滿法界無所不在,而道場也是充滿法界無所不在。所以知道這個真正的清淨伽藍的時候,左邊也是清淨伽藍,右邊也是清淨伽藍,向前三步也是清淨伽藍,向後三步也是清淨伽藍,你到有頂天也是清淨伽藍,到九淵之下的地際也是清淨伽藍,到十方一切世界,無不是清淨伽藍。假如你一有所定,說這個是清淨伽藍,這就不是清淨伽藍了,一有所是,一有所非,都不是清淨伽藍。因為清淨伽藍在腳下也不是,遠在天邊也不是,近在眼前也不是,周遊四方也不是,步步踏伽藍,偏偏步步都不認識伽藍。我們往往因為將是作非,將非作是,在一切中,不要去著於是,也不著於非是,不要有印可,不要不印可,不要否定它,也不要肯定它,法與非法,都不要認取,不認取也不要認取,要能夠步步清淨,不要去著知見,不要著於思惟,不要著於任何的表態,不要任何的描述,不要任何的解說,這個時候才會跟本面目有點相像。為什麼這樣說?因為在這個地方,要透過自己去真實真參實證,自己去參,不然說破了就沒有用,反而把你疑情斷掉了,不再去疑它。不疑就不悟,小疑小悟,大疑大悟,要在這個地方去疑為什麼如此。比如說「萬法歸一,一歸何處」,要在這裡老是提在心裡,念念要能夠常常在疑情上面,一直在這裡打轉,打轉到有一天,像老鼠鑽牛角,或是螞蟻鑽牛角鑽不過,退不得又進不得的這個時候,就在這個裡頭忽然就悟出來,奇怪的就是在這個生死關頭的念頭當中,能契入本體。這個時候就說「萬法歸一,一歸何處」,這一歸何處,白天也想,晚上也想,廁所也想,小便的時候也想,想來想去,忽然小便的時候知道萬法歸一,一歸何處,一尿合一,這個尿又合一,一與廁所合一,一與石頭合一,一與一切樹合一,一與一切的依正山河合一,這個時候就差不多。阿隬陀佛!
「舉手投足皆同如」,到這個時候,你全身都是法,全身都是伽藍,舉手投足無不是,再怎麼樣的生活中,怎麼樣的作用,怎麼樣的生活中的舉動,都不離法,不離伽藍。「皆同如」無不是如如的伽藍法界,所以學佛到這個時候,你通身是法,而依正山河也是法,所居的左右四方八面無不是法,親朋一切道友也是法,無量眾生都是法,乃至畜生道也是法,乃至地獄道也是法,餓鬼道也是法,四生九有都是法,無一法非佛法,無一相非佛相,這個時候才真正能夠住於大圓覺境界、大總持境界。所以這個看起來好像是很容易,只是一個萬法皆如、萬法皆心而已,但是偏偏就在這個心上,很難去契入,這就是極容易處所以極難處,極難處即是極容易處。像我們現在有句話說,最危險處是最安全處,最安全處有時候也可以是最危險處,這個也是生滅處即是不生滅處,煩惱處即是菩提處,我們在正好打結的地方本來解脫,在無明的當處,本來就是本名清淨,妙明清淨的法界,在任何的生死輪迴當中,本來是無生的金剛不壞的本體。像古時候戰亂時的人,把泥巴塗滿佛的金身,戰亂已了,大家看到泥塑的佛都不在意,都認為這沒什麼價值,沒什麼莊嚴,連拜都不拜,但是明眼人就看出來,這個泥中有金佛,趕快把它搬回去做寶,好好去供養,果然拿回去稍微拍一拍、擦一擦,全部亮起來,泥巴中顯現佛性,泥裡面顯蓮花,佛中在蓮,在煩惱中果然就長出菩提法處。所以學佛,有時候很方便反而變成最困難,最極易處是它,你偏偏就向極難處去想,想東想西想了一大片,其實也沒用,就不用想當體就是,你想什麼,你自己就是,你要向哪裡去馳求,你為什麼不向自己,尊重己鄰,自己家珍本俱足,你何必向外一直探討,先向外去。像演若達多認為自己沒有頭,一直向外找自己的頭,其實他走到東,頭也跟他到東,走到西,頭也跟著他到西,走到南北四方上下,頭都沒有離開過他一分鐘、一秒鐘,道不離身,身不離道,道不離心,心不離道,處處都是跟它一起,生活在一起。起臥在一起,動作在一起,休息在一起,乃至痾屎撒尿都是在一起,做清淨的佛事也不離它,你做世間的處理垃圾這事也不離它,你入五欲界也不離它,你入於清淨界也不離它,因為佛性一切處皆俱足,一切處皆自在,一切處沒有欠缺,所以叫做不垢不淨,不增不減,處處都是它,沒有一個地方不是它。你見到如來的時候,如來不離它,你見到惡魔的時候,惡魔也不離它,為什麼?胡來胡現,漢來漢現,佛也不離佛性,魔也不離佛性,為什麼魔也不離佛性?因為我們的佛性是遍滿一切處,無所不在,假如魔處就沒有佛性的話,那就不自在,叫做不遍滿,就沒辦法度魔,度惡眾生,就沒辦法去度這些,像魔界行不污菩薩度五百魔女成為五百阿羅漢。所以學佛還是要好好的去思考看看,當你思考的時候,找不到的時候,正好在思考的當頭就是,不自在的時候就是,煩惱處的時候就是,因為你左思右思都不曉得在哪裡的時候,那個地方、那個東西就在你找不到的當下那個地方。但是假如說那個地方被你把它認死了,把它釘死了,它也跑掉了,又不見了,為什麼?因為你執著了。所以這個佛性不屬於執著,所以不見。你認為這個就是,如是如是,這個就是,它非是屬,不屬於是,也不屬於非屬,不屬於法,不屬於非法,所以你一有所思就跑掉了。因為你把它認定有是非,有是就必有非,有是非就有對立,就不是絕待的法界,所以它就不見。你不要於「是」中執著「是」,於「非是」中執著「非是」,不於如是處而有彼如是,不於非是處而有彼非是,這樣才能夠離相得真、得本體,奇妙就在這裡。「清淨伽藍是阿誰,丫角女子莫分別,禪心無是到處是,舉手投足皆同如」,能理解的話就很簡單,簡單不過!
{圓覺心要13 完結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