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顯教與密宗之不同(中)
﹝唐卡--四臂觀音﹞
顯教與密宗之不同(中)
上師開示錄
密宗跟顯教的關係,因顯教是比較不受時間的限制,也不受空間限制,亦不受眾生品類的限制,它可以一音演眾法,眾生隨類各得解。隨智慧的深淺,各得了解,它沒有特別的咒語,沒有特別的儀軌,沒有特別的口訣,都是屬於一般普遍可公開性的修法,如戒定慧、六度萬行、五根五力、七覺支、八正道分、四諦十二因緣…等。所以他可以廣授無忌諱,一視同仁,有教無類,可以平等授予,讓眾生因此可以了覺自己有佛性,自己該如何的尊重己靈,發菩提心,修菩薩道,該怎麼樣來悲智雙運,該怎麼樣來皈命三寶,該怎麼樣來行六度萬行。這些都是人人可學,各個眾生都應該急起直追,所以這些都不是要以種種的方法來隔閡眾生的修法因緣,學法的善根因緣,反而要眾生以誓願渡。就因為這樣子,所以它沒有像密宗這樣多的限制,而這些也並不是說很故意去設限。
當然,密宗也是大慈大悲,也是普渡眾生;只是在某些情況之下,不得不密的時候,才不會造成傷害,造成障道之緣,或者讓某位眾生因為沒有灌頂而隨便翻閱密法裡面不該看的法,看了以後,生異心起毀謗,反墮落惡道(三惡道)。所以為著防護眾生的墮落,就必須要秘密,而不是說密宗的祖師,就不像顯教那麼慈悲,不是這樣的。顯教可以無遮大慧,可以普遍宣說,至於密法就必須有很多的專業限制。
密宗,其奠基也要由顯教來做為基礎。密教也可說是頂樓一樣,那這些基礎在密宗來說,是平等的,跟顯教毫無差別。到了屬於真正的密乘,所謂的金剛乘法,就有特別的簡擇。所以在顯教方面,大可以就像孔子一樣,有教無類、一視同仁都可以普授,因為眾生都有佛性。
三乘佛法,五乘佛法都可以皈一乘,這是顯教的微妙處。在密宗除了顯教的最高理論融入密乘的最高密義之外,它有特殊的誓句規章。譬如說這個咒語,因為本身它不願意厲聲而唸,那麼像這獅子吼陀羅尼,這個咒很勇猛,就不能很厲聲的誦,所以這種很特別的教授就必須遵守咒語本尊的誓具,才能符合本尊的規矩,修法才能相應,也才不容易著魔障。就像人人都可以做醫師,就是密方方面,量數多少,是風寒的,各科別,各各分量,各各藥劑方面的升降現象,加醋、加酒,醅、烤、溶、釀,煉丹丸各藥性都會變。同樣一法,同樣一個佛法,你再加什麼咒,修什麼觀,就會變成種種意外修法中一個特別的教授。所以往往自己需要像是在虛幻中的大眾,一邊指正,一邊悟道,一邊請法,所以這種情況,有些不得不密。
各個眾生,他的証糧有些不一樣。証糧的導因不完全一樣,同樣你修大悲咒,他會夢到什麼,那你就不會夢到什麼;他會有什麼覺受,那你就不一定會有什麼覺受,或者你會有什麼樣的三昧莊嚴顯現,他就不一樣。所以不能以你的經驗,加諸每位佛子。有時候不能有相同的心機,但種種學法者不管怎麼樣,不管顯密,都不離菩提心,菩提勝義心。不離菩提勝義心,不離大悲,不離方便,這是三要旨,三心要。這是不離菩提心,不離大悲,不離方便,方便就是能夠圓通自在,不離大悲才能夠廣結眾緣,廣攝眾生,不妄失菩提心,才能夠福慧莊嚴。
假如是失了這三方面的菩提心,會墮入外道,心外取法,失大悲心,就跟外道的自了漢或是偏激份子,或者是專門學法來鬥法的、來取勝的,為求獨步武林的一樣,我要做教主,你也要做教主,大家都憑武力來鬥來鬥去,一天到晚都是為名聞利養而戰,永遠都不能解脫生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