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修行如何入平等智
﹝唐卡--釋迦牟尼佛﹞
修行如何入平等智
上師開示錄
請問上師:平常我們要入平等智好像很難,是因為我執太重的關係嗎?
答:是的。所以修就是要修這一點。常常要反觀,所謂「收其放心而已矣」。時時要收起放心,這個放心也就是放逸的心,也是隨境而轉的心。
所謂「一回入草去,驀地曳將回」就是這樣子。就像牧牛,不要讓牠犯到田裡的稻禾,好好的把牛控制了,控制到最後,也不用控制了。牛吃飽了,我們也可以安樂自在的在樹下休息,這叫大休息法,兩相無事。在這裡,是「有功用行」入「無功用行」,由所謂「有功用行」的一味瑜伽,到「無功用行」的平等瑜伽,或者是無造作的本覺瑜伽力,就是相應力的意思。
相應就是跟佛法相應,跟本體相應,跟清淨心相應,跟本覺心相應,跟菩提心相應,跟大悲無我心相應。這個相應的意思,就是念念歸於本體,這個就是修持。
這個修,是從自性啟發而還歸自性上的本體,所以也無能修,也無所修,修也不可得,因為「修性」本空。這樣的話,精進相不可得,散亂相不可得,禪定相不可得。觀一切相皆是如來相,觀一切法皆是如來法。能這樣無取無捨,平等不二,當然就無所謂「亂」,無所謂「定」,修不修皆如是,就等持無二了。
且聽一偈
水漲船高不淪溺。因風立帆任運行。
春風拂處百花綻。三冬落葉露骨真。
莫謂因緣不自然。湖明含影勤晶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