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密心要{卷1-18}
顯密心要
{卷1-18}
尊貴的 力空金剛上師 開示
隨處即是‧立處皆真
渾忘擬議‧睹目皆許
緣生性空‧緣滅不滅
林林總總‧道在法中
即現不現‧本空不空
「隨處即是」,這是禪境界裡面的,很真實的現量境。所現的一切當體都是,隨處都是,沒有一法不是。禪在一切處,禪在無量法之中,禪在無量相之中,禪在山河大地,禪在翠竹黃花,禪在語默動靜,禪在運水搬柴,禪在一切生活行住坐臥當中,沒有一處不是如是的妙法,沒有一法不是禪,沒有一法不是真心所透露的、所展現的。所以我束縛也可以,大喝一聲也可以,說雲門餅也可以,說趙州茶也可以,你問的時候把蒲團丟給他也可以,或者是倒退三步也可以,進前三步也可以,或者不動也可以,繞堂幾圈也可以,或者任何舉示都可以,這個就是活活潑潑的法。
「立處皆真」,立處就是你所在的地方無不真實。這個立處也代表一切法,一切法的當下都是,所以喝茶也不離佛法,也不離佛性,聽電話也不離佛性,鈴聲也不離佛性,風聲也不離佛性,冷也不離佛性,熱也不離佛性,一切法,活活潑潑的,都不離佛性,這才是展現佛性不斷滅,佛性沒有間斷。真正的那伽大定是沒有間斷,真正的佛法是沒有間斷,可間斷就不是佛法,所以顛沛必於是,造次必於是,任何的造作都不能離道而有,道不可須臾離耶,一剎那都不離,乃至於阿陀那識的時間都不離。所以佛法是極其微妙,像虛空不離一切處,不離一切時間,不離一切眾生的動作,不離一切眾生的舉止,不離一切眾生的心靈思惟,身口意都不離虛空。所以也等於道不離身口意,道不離一切相,道不離四大身,道不離五蘊體,道不離六大遍滿處,道不離頑石,頑石也可以點頭,道不離狗蝨,狗蝨也是道,都不離道之體所在。所以,沒有垢淨之別,不是清淨處才有,污穢處就沒有,這樣的話就是有間斷相、有區別相、有差別相,佛法是平等沒差別,無所不在。所以你在佛堂裡頭,可以思惟這種法,在廁所裡面一樣可以思惟這個法,在任何舉動當中,都可以思惟這個法,你在憂愁中也不離這個法,你在快樂中也不離這個法,乃至世間五蘊中也不離這個法,就是隨順眾生,種種欲樂當中也不離法。這是一個大乘,沒有見者相,無有憎愛相,無有心緣相,無有法非法相,不著於善、不著於惡、不著於境、不著於慧,不著於任何的世間,也不著於出世間,一切不著,連這個不著也空故,所以不著也不著,這樣才能夠會入真空法界。真空者非真空,是名真空,所以真空也不可得。不可得,當然也是不可得,為什麼?法法立處皆是空,立處皆真,立處也是佛性所現,沒有二話可立。就像入了獅子林,處處都是獅子,不能有野干的同在,野干就是野狐狸,代表說正見顯現的時候,一切百八邪見皆沒辦法存在。金剛焰,整個都是金剛大焰的時候,所有的知見心也不能存在,都燒得精光,一物不存,一法不立,本無一法可得。這樣理解,睹目能夠知道真,要知道對方證悟還是沒證悟,一看就知道了。
「渾忘擬議」,這是說禪境相互默照的時候,相互默會的時候,渾忘一切法,渾忘一切相,渾忘一切語言,渾忘一切比擬、比喻,渾忘思惟,渾忘種種的考量,或者任何世間的主張,皆不可得,這個是擬議皆不可得。所以擬議即差,你稍微要想,這個是如何如何,已經不對了,已經差得遠了。我問你什麼是佛性呢?你馬上要回答,要做種種的知見來解說的時候,已經不對了,已經不是了。其實不是說錯,而是說不是,是你的執著心一起,就昧了本體,就失掉了你的本真,就失掉了你的常住自性,而隨著無明走、隨著煩惱走、隨著意識走、隨著分別走、隨著擬議走、隨著思量走,那個時候已經不是湛然不動的本位了,已經像狗,隨著這個骨頭跑。所以祖師常常會考驗學子,四十年以後我方予汝道,才給你說這個答案,開悟的人機智伶俐的就說現在已到,為什麼?因為四十者非四十,是名四十,四十沒有一定要著於真正的時間,時間也不著於四十,四十只是一個文字而已,只是一個世間的文字。所以四十年後方予汝道,現在即是,這是學佛法不要被騙:不要被文字騙、不要被名相騙、也不要被喉上的舌頭騙。其實喉上舌頭不騙人的,就是要你離一切的執著分別,當下能夠顯現自己的本來面目,是慈眉拖地,是很慈悲的,能夠作如是理解的時候,就是孺子可教,已經可以登堂。學佛法,往往要在祖師的一言一句中去契入,這個才是有真實的功夫,否則都是隨這些解說轉,隨名相轉,種種的名言轉,這個時候都是滿面疑惑。渾忘,所以擬議也空。
「睹目皆許」,隨行所見的,隨處所見的,到處都是它,許就是都是如是如是,沒有一法不是,所以說百草頭上都是祖師意,庭前柏樹也是祖師意。佛法無多子,你只要理解的時候,處處都逢源,處處都是,沒有一處不是。因為它是像虛空無所不在的:前也有,後也有,左也有,右也有,上下四方八面無不有,所以處處都許,都開許。但是,你只要認為這個就是佛性,就跑掉。為什麼?你假如認為這個就是如來,早就跑掉,你認為我開悟了,就跑掉,你認為這個就是祖師西來意了,就跑掉了。為什麼一認定是,就馬上跑掉?因為你在法上著法,名上著名,本體上著本體,悟境中著於悟境,一有所立,馬上就失掉你的本面目。這個地方需要自己好好去參究,才能夠知道微妙處,否則祖師一把它說破,沒有用了,反而讓這些佛子不肯去參,認為原來是這樣,就糟糕了!因為一說如此,你馬上著如此,一說那樣,你馬上著那樣,一有解說為這樣,你馬上認為這個法是這樣,這個就是落於窠臼,不對了,不是本來的印,已經是別人印過去的一個假印,不是真的心印,不是真印的心印的本體,已經是若二若三的了。我這個法王印,我印了好多,但是你們拿的都不是真正的皇帝的印,都是屬於紙張的印而已。學佛也好,要能夠獲得真實的法印,三法印。
「緣生性空‧緣滅不滅」,緣生性空已經說的很多了,一切眾緣和合而生的東西,它的自性無不空,沒有一法可得,為什麼?因為自相不生,他相也不生,和合起來也不生,共也不生,離此緣之外也不生,所以也沒有自然生。假如一切法都能自然生的話,我不要學佛,我也可以自然成佛,這個是沒有因果關係的,是自然外道,一種頑空的說詞。不論是執著於常見的外道,還是執著於斷見的外道,乃至百八名相,一旦有所執著,都是叫做外道。外道,外於心而立名目故,不了解自性菩提心故,都稱為外道,其實你再怎麼外道,都不離佛性,都不離如來的自性,都不離一切佛的法性身,都是佛子裡面的真子。是自己迷了,就像法王子做了乞丐,做了野狐,本來是獅子,落入野狐群,把自己搞糊塗了,認為自己原來是狐狸。有一天照到河裡,忽然看到獅子相,一驚大吼一聲,才知道原來自己是佛種性的獅子,才知道自己原來是佛,原來不離佛性,原來不離真實的法性身。緣生性空,緣滅不滅,緣生的時候既然性空,那麼就是來無所來。既無所來,當然也無所滅,所以緣滅的時候,自性也不會滅。緣生的時候,佛性沒有增相;滅的時候,佛性也沒有滅相,也沒有減相,不增不減,佛性是永遠常在的。這個可以比喻,就像你把三個虛空和合在一起,跟把一千個虛空和合在一起,結果如何?都是空。0+0也空,加一千個0也是空。這個就是緣生也空,緣滅也空的關係,緣生也不可得,所以緣生也一法本不生,緣滅的時候亦無所滅,本來無得,哪有所失?無得無失,無生無滅,這個是本來如此,自性是湛然不增減的,等於說我現在這裡,把虛空剁成一百個去,我再剁虛空分成一千個再給他,回頭來看你的虛空有沒有減少半分,還是完整好好的,為什麼?因為所劫皆空故,拿再多也是空,所以緣生也是空空而緣生,去也是空空而緣滅,所以本無來也無去。再一個比喻,像你夢中去7-11賺錢賺外快,賺了七天,譬如說賺了一萬塊了,夢醒來的時候,又沒有一萬塊,當你又夢的時候,忽然把這一萬塊遺失了,但是你在平時所得的款項,也沒有因為夢見自己遺失而沒有,你的還是依然在,不曾失也不曾得。我們學佛法要常做夢觀,常做無生觀,常做如幻觀,常做本空觀,常做諸法無自性觀,要能常常如是觀,才能夠修得好。
「林林總總‧道在法中」,林林總總代表一切法,無量之法,多如麻子。世間那麼多的法,看起來好像是太多太多,其實我們學道人,只要掌握自性,一切法都是在法中,落在本法當中,不會離此本法之外,不會離此真空之外,所以叫做一法必,萬法如;或者是知一萬事必。假如說得了根本的菩提心,一切法都不能離菩提心而有,一切功德也不離菩提心而莊嚴,一切萬德都不離菩提而成就。而菩提心不屬於有,所以不落生死;不屬於無,所以不落斷滅。要能夠如實去理解,當你理解的時候,也實無理解之相,也實無不理解之相,理解、不理解二相就不生,二相皆不可得,才是真正的理解。所以理解者被理解是名理解,理解的當體是空故,假如理解的當體不空,這個就不叫理解,是落入有為法的理解,是屬於生滅的主張,是屬於世間的理論,這個就是與真如的法界、絕待的法界,已經大相逕庭,各不同。道不同不為謀,學佛法有時候需要多多去仔細的領會。在每一句當中,去領會以後,你自己就能夠跟這個法句相互印證。假如一印證,會覺得沒有差別,這個時候才找上師、善知識、祖師們、成就者,給我們當下的,像口試一樣,印證,當庭印證。其實印證是不難,假如真的覺悟了,通體皆法,難道答不出來嗎?不會的!全身都是法,為什麼會答不出來!身外一切處都是法,你不用嘴巴答,他們都替你答。所以真正悟得這個當處,就覺得輕鬆自在、平常自在,無法不在,你的心法處處都能夠隨心所欲運用出來。你只要運用出來的時候,不做出來想,運用不來的時候,不做不來想,你運用法的時候不做法想,你運用非法的時候不做非法想,在比喻當中不做比喻想,在說法中不做說法想,心中不做心想,住中不做住想,坐臥不做坐臥想,如如而來無所來,如如而去無所去,無去無來中,如而來如而去,永無住處。所以有來去相,就墮入凡夫界,無來去相墮入二乘界,或者墮入偏空外道界。所以佛有沒有去來,不能說有去來,去來就是凡夫,哪裡是佛。也不能說佛沒有去來,佛假如沒有去來,就像石頭,我們拜他沒有用,他也不會感應,也不會到處說話,也不會今天舍衛城,明天給孤獨園,後天哪個地方。這個就是說,佛不是有去來相,也不是沒去來相,二相了不可得,不能定著他、不能執著他,這樣的話,才能夠真正得到如來的本意:如來的無所從來、亦無所去。但是,如來者也能夠隨一切眾生,恆順眾生而去來,非去來而無去來相。這個話不是落入兩邊,一落入兩邊就不是如來,要能夠超乎現實相,也能超乎所謂的理性相,也能超乎中道相,也能超乎邊見相,乃至了無所超,亦無超者。因為學佛就是要在任何的聽法當中,知道無能聽、無所聽、無所聽之法、無能說法者、無聽法者、無法可住、無法可得、無法可攝,那麼這個法到底在哪裡?處處皆是!處處不是!處處皆是,就到處皆是佛法;處處不是,就是你假如認為佛法就是石頭,你錯了!假如佛法是石頭的話,糟糕了,頑石不化,假如說佛法是狗屍,那佛法臭的不得了,誰要去爭取?假如佛法是翠竹黃花,就有一偏之差,所以這樣的話,就不能會入如來自性。這是取相邊、取法邊、取一切世間的比喻邊,或者世間的種種相邊,這個都不是佛法。但是,你假如悟得一切法,都不離空義而有,不離空義而相,不離空義而法,不離空義而見,不離空義而嗅,不離空義而善惡,不離空義而去來,不離空義而莊嚴自相,不離空義而莊嚴佛土,不離空義而有去來相,這不是正確的。其實正也不可得、邪也不可得,為什麼?因為邪正之相,二異皆空故,絕待之體,遠超世間的對待,要能這樣去理解,而無理解的執著。在執著中沒有執著相,在一切的迷思當中沒有迷思相,那麼你的迷思就是開悟處,你的煩惱處沒有煩惱相,那這個煩惱就是菩提處,你的生滅當中沒有生滅相,這個生滅就是如來無為法的金剛界。所以,說而沒有說相的時候,你就是金剛語;行而沒有行相的時候,你就金剛妙心;行住坐臥語默動靜,這個身體所做的一切業,任何的作業,而沒有作業相的時候就是金剛身;當你思惟一切法的時候沒有思惟相,這個就是金剛意。能如是知,而無知者,無不知者;如是了,實無了相,亦無不了相。輾轉普入,而無入者;輾轉普契,而無契者。這樣的話,那麼你越契越深,而實無深相可入,亦無深相可出,不出不入,湛然常住。有這個地方,都可以安立你的本命元辰,實無本命元辰可立,因為窮無立錐之地,一切法無住處故,乃名阿耨菩提。所以要建立法幢是建立在哪裡?是建立在心!而心,過去心不可得,現在心不可得,未來心不可得;也不建立在過去,也不建立在現在,也不建立在未來,心非內外中邊一切處,所以法幢不建在內、也不建在外、也不建在中間,實無所建,乃名真實的法幢。
「即現不現‧本空不空」,在你現前的一切當中,沒有這個現相可得;在本空的當處,沒有空相可得,這個是於現前不著於現相,於空處不著於空,也等於說不著於世間法,也不著於出世間法的意思,這個只是一個解說,真正要了解。(手劃圈)比如說這個是什麼?即現不現,即現就是這個圈,不現就是非圈,這個是要知道,非圈的當體是如是的展現。所以本空不空,我明明這樣現前,不能說沒有這個,明明這樣子,所以本空不空,所以你要知道這個是圈也錯,非圈也錯。離圈的執著,離現實的執著,離非圈的空相的執著,這樣的話不俗不僧,不入俗諦,也不入僧諦,不著有為,不著無為,才是真正的這個意思。
{卷1-18 完結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