圓覺心要{15}
圓覺心要
{15}
力空金剛上師 開示
見精非物不離物.妙心常住不物遷
若能轉物物本虛.即當悟心不自心
「見精非物不離物」,一般來說,所謂的「見精」是指著我們能見的自性,能見的自性叫「見精」,能聞的自性叫「聞性」,本來也可以說「聞精」。「見精」,能見的本體,不屬於外面的陳設,比如說我們能看到室內的一切裝潢,有閉塞的,是屬於閉塞的情況,有開通的,就有開通之情況,有近有遠,有一切,眾色彩各不一樣。所以「見精」因為能夠總見一切法、總見一切色、總見一切物境,但是它不屬於任何的物相,任何的境界,任何的色彩,任何的組合。它不屬於遠,能見遠而非遠,能見近而非近,能見塞而非塞,能見通而自性非通,能見建築物而非建築物,能見一切法而非一切法,這是「見精」的本體。不隨物轉,不隨境轉,不隨相轉,不隨生滅轉,不隨明暗轉,不隨一切法生滅而生滅,所以「見精」是常住不滅,普見萬法而非諸法,普見一切境界而非境界,這叫做「脫黏解縛」,「回歸自性」。雖然能夠見一切,但是「見精」本體不屬於一切色境。色就是各顏色,色又包含有自境和無自境,不管是有自境、無自境,而我們的見精都不屬於有自境,甚至也不屬於無自境。
無自境有時候是客塵所生的,妄念所起的一切妄色。「見精」雖然有時候隨順一切客塵,能見一切客塵,但是它非客塵之色,所以前塵影事,非一切緣起之法,所以見精是常住不滅,是遍一切處,但是不為一切法所攝,這是如如不動的見精,湛然常住的見精。能這樣去理解的話,就能知道見精是主,一切物境、一切萬境、一切色境屬客,客有去來,客有生滅,客有近遠之別,客有四方八面之別,而見精沒有一切差別,沒有一切遠近,沒有一切大小,沒有一切明暗,沒有一切通與塞,沒有一切種種的範圍中所有的一切緣起法。所以見精跟我們的「聞性」是一體的,「聞性」也是心,見精也是心,能觸的自性也是心,能覺的自性也是心,能知的自性也是心,能受的自性也是心,但是它不屬受、不屬法、不屬見、不屬色聲香味觸,乃至一切法都不是;但它不離法,不離色,不離聲,不離味,不離觸,為什麼?因為見精遍一切處故,所以遍一切處,而非一切法所攝,非一切相所攝,非一切境界所攝,這叫做「不即不離」。
「相即」就是說跟物合成一體,跟色合成一體,跟相合成一體,假如合成一體,假如跟明暗一切法合成一體,就糟糕了,有明的時候沒有暗,有暗的時候沒有明,有通的時候沒有塞,有塞的時候沒有通,有遠的話沒有近,有近的話沒有遠,等於你看白色的時候就看不到黑色,看黑色的時候就看不到白色,你看一個境界就不能又看其他的一切境界,沒有普觀、普見之德。見一法就無法在全體都能夠攝入見精之內,因為它能見一切法而不屬一切法,所以才叫做主中主。但是我們的見精能隨一切法轉,東方有太陽見東方,西方有太陽見西方,南方有見南方,這個叫主中客。客中客就是屬於諸法。非物不離物,非物,因為物是客中客,不離物是因為主中客,因為一切客都不離主所包含、所概括。假如我們的見精不概括一切處,不概括一切法,不概括一切色的時候,就沒辦法見到色了。
我們真正的見精是遍一切處的,現在我們所知道的,見精只是在眼根之內,能識,因為受限於眼根的浮塵根所障蔽,所以見性受人類業力所拘束,所以所見的就是這麼遠而已,不能像天眼通見到三千大千世界,不能像佛菩薩有慧眼、法眼、天眼乃至佛眼,無量世界都可以測見。真正的見精是周遍法界無所不在的,但是我們侷限於色身之內的見精,被六根把它隔絕成六段,一個大見精隔成六段。好像說一個心王,整體的法界普見的普眼三?被浮塵根,就是肉眼把它框住了,才會變成所見的是有限的,是肉眼所見的才能見到,不屬於肉眼的根本見不到,隔了牆壁也見不到,隔了一切的雲霧也見不到,這是我們肉眼被塵境所隔,是因為自己的業力,我們人輪中的福報也只有這樣而已,只有肉眼的福報,至於天眼、法眼、慧眼都需要靠修持的力量,才能夠慢慢的顯現更廣闊的能見之力,才能夠慢慢擴展到十方法界。所以見精本來是周遍法界無所不在,像千手千眼觀音菩薩一樣,他的眼睛周遍法界,是普眼三昧,一切諸佛也是如此,像佛眼無所不攝,無所不賅,無所不見的。我們凡夫就沒辦法,這是因為我們有業力,妄想無明所覆,所以我們所顯現的能見的見精,就變成被限制,就像虛空中,你把瓶子塞起來隔一個小範圍。
「妙心常住不物遷」,這個是妙明自性,妙明常住真心,不物遷,不隨一切物境轉,不隨一切環境轉,不隨一切色相轉,不隨六塵轉,叫做「不物遷」。因為凡是有物都是緣起法,一有緣起生就有緣起滅,有生住異滅,這都叫做「遷流」,而我們的「見精」是不遷流的,我們的妙心是如如不動的,要這樣去體會就好了,說太多,有時候反而複雜。
「若能轉物物本虛」,假如說我們的佛性能夠徹見諸法本空,徹見諸物境本如幻不可得,這樣的話,你就可以在種種物境的遷流上,知道它不遷流的本性,這樣的話,就知道一切物本無自性,物無自性,所以物物皆彰顯不生不滅的法性,彰顯不生不滅的佛性。要知道這個物也是緣起的,既然是緣起,眾緣和合而生的,所以它隨生,只是幻化之生,所以滅也是幻化之滅。幻化之生是無所生,幻化之滅也是無所滅,如夢裡見夢中所生的境界也是空,物境在一個時間,常住於夢境之中,這個幻化的受相,從生到死這一段時間,也是虛妄不實,所以物境的生滅相,當體生,當體不可得,因為生即是幻化之生,所以其生本為零。
就像石女生兒,生再多個兒女孩子也是空,因為石女本身是不會生孩子。木馬嘶風,木馬當然嘶不了風,所以牠怎麼嘶風,怎麼奔跑也是假的。假的一直連下去,還是假的,零加零,無量的零蛋還是零,一切虛妄之相,一直連袂而生,也是虛妄的而已。物物則是全彰第一義的虛空自性,法法也彰顯本自不生的面目,因為法也是自性空,物也是自性空,一切色境也是空,一切的觸性也空,一切相應也空,一切味境也空,所有的法境也空。所以不於空幻之塵相為空幻的緣起相,來做種種的分別,種種的計度,種種的依他遍計,因為知道一切法如夢如幻,你還分別它幹什麼?比如說幻現一個天女好了,但是知道她是如幻而生的,本來沒有實在的女生,你批評她是美、是醜有什麼用,因為美也空,醜也空,一切的姿態也空,了不可得,只是一個像虛構的影像而已。像雷射緣起的影像,都沒有實法,所以始終皆空,但是我們就是在這個空的幻化境界裡面,把它執為實有,夢裡的種種境界,把它執為實有。
像卡通,主角往往在做夢,夢了就起了某某角色,就到某某世界,朋友也去,父母也去,個個都變另外一個角色,做了一大堆的事情以後,恐怖事情以後,或者什麼事情以後,忽然夢醒了,一覺起來回到自己的本位,忽然就醒過來。那麼以前種種了不可得,一切夢裡的行為,夢裡的各種構思、各種想像、各種行為、各種造作,都是虛假不實,所以去體會時,就知道再怎樣的受物境所轉,再怎樣遷流於六道,遷流於十法界,其實都是夢裡一場空,醒來以後什麼都沒有,什麼都不實在!所以學佛就是要體認三界一切法,無不是夢幻泡影,三界一切法都是夢中虛影而已。所以這個虛影再怎麼轉怎麼變,我們的心,萬變不離心,我們心永遠是如如不動,不隨他轉,你轉我不轉,彼生我非生,彼滅我非滅,彼住我也非住,也是無所住,這樣的話,你就能夠即於生死而得不生死,即幻化而得非幻化,這樣就是在世間界的幻化裡得真實界,得出世界,得金剛不壞界。
「即當悟心不自心」,因為悟即不是悟,法即不是法,那麼心當然也不自為心,因為一切法、一切心,各無自性。悟無自性,為什麼心也無自性?因為心也是我們方便說的,也是因為因境而說心,因為去思惟這個境的時候,你就以思惟為心,其實思惟非心,但是不離心。因為思惟假如是心的話,不思惟的時候,這心豈不是滅了,你剛思惟的時候,思惟法生,就有心生,不思惟的時候,心就滅了嗎?這是生滅心,不是真如心。所以思惟非心,但是不離心,不離心是因為真心能緣起一切法,真心能緣起一切思慮,真心能緣起一切分別,真心能緣起無量諸法,萬法唯心造,它能緣起,但它不隨它,不同於它,不與它。
假如完全與它和合的話,糟糕了!物滅,我們的心就隨之滅;物邪,我們心永遠跟著邪;物破壞了,我們心就永遠破壞了!這個就是犯了一之過,認為是一體,心物一體,是錯的!但是心物也非一,因為事物之所在,一心是之所,是心之所在,有物之所在,因為心的妙有也可以作為物,心的證空也可以說為本體,物的證空也是心的本體。能這樣活活潑潑的去理解它,這心物一如也可以,心物非一也可以,但是心物也非二,因為物外無心,心外無物,全心是物,全物是心,這個是物心不二,或者心境一如。境外無心,心外無境,全境都是唯心造,所以物外無心,境外無心。但是心雖然說是不離物,但是非物,非物所屬,假如是即物,完全融入於心的話,心是不動的,物應該不動,心是如如的,物應該是如如不遷的;可是物會變,成住壞空,生老病死一直在變,而我們真心是不變。真心不遷流,真心是歷久長在,它是不物轉,不隨物遷。能這樣去理解它,所以非同非異,非一非異,不相即也不相離,叫做非即非離。
{圓覺心要15 完結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