般若心要{10}
般若心要{10}
力空金剛上師開示
苦樂受參半.娑婆堪忍難
速悟無常苦.以是了真如
太虛為心鑑.萬化影自現
性空萬法寂.識轉五智見
一乘馭白牯.究竟威神義
正因成果海.家珍自寧馨
「苦樂受參半.娑婆堪忍難」,苦受、樂受參半,這是說人間有苦有樂是參半,差不多各占一半,所以娑婆世界稱為堪忍的世界,因為能夠堪忍一切的苦難,所以叫做娑婆世界,也叫做堪忍世界。
「速悟無常苦」,在這個世界裡面,就要悟得無常之苦,要知道世間再好也是無常,人間很快,無常一轉眼就過去了,如駒過隙,很快就過了。
「以是了真如」,所以知道世間無常的時候,就會悟取真常,悟得真常的時候,就是了真如的時候。了真如就是了解,悟證了真如的本體,這個時候知道太虛為心鑑。太虛就是整個虛空界,是你的心鑑,就是你的心鏡,鑑就是鏡,心如明鏡,太虛如明鏡。
「太虛為心鑑.萬化影相行」,而萬化,萬化就是世間的萬法、世間的萬相。法義是不是念念在變,萬物都是念念在變,而念念在變,其實都是太虛中的影相而已,因為用這個太虛空做鏡子,做大圓鏡,而萬物就像是大圓鏡中,太虛空鏡中的一個影相,影相會動,影相是幻化,影相是無常,影相是念念變,影相是無住無我,影相是如夢如畫。所以要了解萬物如是,不要隨萬物轉,知道太虛不動,所以要學太虛不動心,學太虛空不轉,學太虛心無住,學太虛心不著,學太虛心念念無我,學太虛心念念常住。
「性空萬法寂」,你知道佛性本空,既然一切法性、佛性皆空,所以萬法沒有不寂滅的,無量相也是寂滅相,所以再怎麼樣的千萬幻影也是空,再怎麼樣的無盡三千世界也是空,在無量恆沙世界也是空,無量的宇宙,塵塵剎剎一切總界都是空。所以萬法寂滅,萬法寂,寂就是了不可得,雖然現前如乾闥婆城,如海市蜃樓,如夢中之境不可得,如棚頭傀儡戲沒有施展,如遠戲,千年的古事,一一搬在螢幕上,也沒有實法可得,並無實在的安立之相。假如有實在的話,那永遠不會成為過去,應該現前都是宛然而有,其實沒有!秦始皇也沒有了,六國也沒有,商周也沒有,唐、明、清也沒有,到民國也走了一百年了,所以歷史上的人物,什麼都歸空,江山再好再堅固,也沒辦法永遠,所以萬事也沒辦法有某一個階段可以常住,可以永遠的,可以堅定不移,可以金剛不壞的,沒辦法。只有佛性,只有盡虛空遍法界的金剛佛性,才能夠像虛空一樣如如不動,虛空過去也在,現在也在,未來也在,虛空沒有人能夠打倒它,虛空沒有人能夠斬斷它,虛空沒有人能夠驅退它、騙退它,虛空沒有人能夠拉攏它,虛空沒有人能夠驅散它,虛空永遠如如不動,如金剛不壞。所以我們的佛性很像虛空,就以虛空來比喻。
「識轉五智見」,只要我們的八識能轉成五智慧起性,那這個第八識,阿賴耶識就變成如來藏性,妙有就變成不空如來藏,真空就變成空如來藏,真空即妙有,妙有即真空,就變成空不空如來藏。有三種如來藏,空如來藏、妙有如來藏,空不空如來藏。前五識轉成成所作智,第六識轉成妙觀察智,第七識轉成平等性智,第八識轉成大圓鏡智,五智合成一體,就是法界體性智。
「一乘馭白牯」,能夠在無常中悟得真常,這個時候你就能夠以最上乘的妙法,而駕馭大白牯牛。大白牯牛的意思就是我們的清淨佛性,本然清淨的佛性,白就是清淨,牯就是如禪定的行為,像大象一樣,穩固於法界。步步踏實,步步蓮花,步步皆歸實性,像大白牯牛一樣,倨地安穩,不偏不倚,不搖不盪,又力大無窮,有神速無邊,要到哪,舉念即到,這個是大白牯牛的神力,不可思議。
「究竟威神義」,因為我們的佛性,行者也能夠究竟,沒有佛性的話就沒辦法修得究竟的成就,所以有究竟的自性,才能成就究竟的如來果,有究竟的法門,才能成就究竟的解脫,究竟就是能夠最圓滿,圓賅萬法,要得最上成就,可以說無上的甚深微妙法,而成就無上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這才是真正的究竟。究竟威神,只有佛的最上法門,才最具威神。因為能夠破除三界中的魔羅,破除自在天的魔羅,破除生死魔羅,破除煩惱魔羅,破除波旬外道魔羅,破除生死無常的魔羅,這是因為有般若究竟義,所以最具威神。一切不能打倒他,金剛能破壞一切,不為一切所破壞,能夠擒伏萬法,而不為萬法所擒。像虛空能夠涵蓋萬物,而不為一切萬物所流轉,不為一切萬物所干擾,萬物生彼不生,萬物滅彼不滅,叫做自在為生。
「正因成正果」,修得正因,成佛的正因,才能夠成就正果,假如因不正的話果招迂曲,所以學佛發心要正,菩提心要正。學八正道,都是要以勝義菩提心,依著勝義菩提心來修,等於說依著真空佛性來修一切法,而一切法都不能離真空佛性,讓一切妙心皆能夠入於一心三昧,而入於一心三昧才能夠入於無量萬心三昧。因為萬得一得所受,或是一心所受,而一心能夠成萬得,所以無盡三昧只是一心三昧而已,叫做不二法門。正因可以成果海,能夠圓滿果德之法海,果德之智海,果德之三昧海,惟有正因才能得,邪因就不能得。否則是像外道的因緣所成的法,隨因緣生,就隨因緣滅,所以永遠達不到那個目的。
「家珍自寧馨」,還要知道這份的寶,是來自於每一個人自己的本性,並不由他得,而是由自性而顯現,由自己的佛性顯現的,所以叫做家珍,不是由他方去挖掘來,而是由自性自想,自己的佛性,讓他能夠坦然顯現,明白顯現。
{般若心要10 完結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