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解脫法
﹝唐卡--白度母﹞
大解脫法
上師開示錄
悲智方便道‧行修無生忍‧知足樂法樂‧誦持大乘經
懺悔如幻業‧勤策波羅密‧五乘歸一乘‧八宗證一心
無諍平等義‧普歸聖默然‧亦以蓮花舌‧恒宣第一義
顯密本一體‧經咒無餘諦‧異中觀同體‧同中無量異
無有大小相‧安見廣略別‧無上解脫道‧一法不傳傳
聞說如是法‧宜開玄關門‧善知次第入‧亦了頓具足
請觀心要匙‧能啟聖玄門‧一旦顯本覺‧家珍本無盡
更於道種智‧修持大用顯‧如開大乘車‧坦馳於大道
不去亦不來‧如如住三昧‧定者定眾相‧空者空萬緣
相空心乃定‧緣寂相自虛‧虛應無所住‧寂證無生忍
如是發菩提‧實無能發者‧以發相空故‧方顯本淨心
『悲智方便道』。大悲、智慧和方便這三個合起來,就叫做菩提心。所以要具足大悲才能救渡眾生,具足大智慧才能斷漏證真,不落入輪迴,具足方便才能夠有種種法門,來利樂眾生。這三種以大智為體,以大悲為相,以方便為用,這體相用三者具足。
『行修無生忍』。在修行的一切時中,一切修法當中,目的都為著要證得無生忍。
『知足樂法樂』。在世間上因為有種種缺憾,所以始終要知足。比上不足,比下有餘,心能知足才能不貪妄,不會貪得無厭,不會在世間法中癡迷不已。能夠反照樂法樂,就是喜歡真正的佛法。大樂就是得法之樂,解脫之樂,證得三昧之樂。
『誦持大乘經』。平時要勤誦大乘經。大乘經典有無量義門,佛所開示的能夠多誦就誦,像是華嚴經、法華經、涅槃經、金剛經等等,這些經典就是大乘經典,都可以持誦。口誦心唯,勝義昭明(然),自得解脫之道。
『懺悔如幻業』。平時要多多懺悔無始劫來所造的業障罪障。這些業障罪障雖如幻如化,但是我們既然造了業,就會有如幻的業力,會牽著我們走,所以這是個異熟果報,因果不虛,因果不昧。所以要能夠知因果怕因果,不去造壞的因果才能解脫自在。
『勤策波羅密』。而且要持波羅密。佈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般若、方、願、力、智,這叫十波羅密。不但要了解還要「策」,就是鞭策、努力進修和波羅密相應。波羅密的本意就是到彼岸的意思。
『五乘歸一乘』。本來有些人唸ㄕㄥˋ、我們應該照古法唸ㄔㄥˋ,乘本來是坐的意思、乘車ㄔㄥˊ車沒有人唸ㄕㄥˋ車;五乘歸一乘就是說,不管小乘法、中乘法、大乘法、聲聞乘、菩薩乘、佛乘、密乘,其實這在法華經中都是歸一乘法。
『八宗證一心』。宗門裡頭法相宗、淨土宗、賢首、三論、法性、天台…等,很多宗門一直延續到現在,有些宗派已經沒有人去傳了,但實際上宗法還是存在。所以八宗本來就是證一心,都一樣以種種法門來詮釋一心。
『無諍平等義,普歸聖默然』。「無諍平等義」,就是能將八萬四千法門,全體的密意完全歸入無諍三昧、平等一如。「普歸聖默然」,聖默然就是不用語言宣說,就能顯現本來具足的心地,這個菩提心的顯現就叫聖默然。聖默然的意思,就是雖然說種種法其實無一法可說,無聞無說是名聖默然。了一切法平等義,了一切法本無生,了一切法緣生性空,都是聖默然。盡無量義為修法,於無量義中了諸義相不可得,不見異義,不見少義,不見種種義,這就叫聖默然。聖默然是超乎語言之相,超乎聞性之相。
『亦以蓮花舌,恒宣第一義』。不但要知道聖默然的境界,又要以蓮花妙舌來宣說佛的妙法,宣說第一義,這個是聖默然與說法不相違背的。因為第一義中,第一義空;因為空中沒有能說,沒有所說,沒有說法相可得,當體就是聖默然。這聖默然中並不是啞啞無聲,一切靜靜默默地都不說叫做聖默然,不是這樣的意思。於一切法中,不見自性,不見他性,不見共性,不見無緣性,不見有緣性,不見自緣性,不見他緣性,不見前緣後,不見後緣前,不見自緣他,不見他緣自;此生顧彼生,彼生顧此生,此彼了不可得,此謂聖默然。
『顯密本一體,經咒無餘諦』。就是佛所說的顯教法門、密教法門,本是一體無二的,都是佛所宣說的,只要能夠開悟,裡面所詮述都是一樣的,只是方法上不同而已。經與咒本來無餘諦,就是沒有別的聖諦可說,別的諦義相可說。就是說經也罷,咒也罷,都是通宣第一義諦的。
『異中觀同體,同中無量異』。表示能夠在不同的法門中,能觀同體的性見,能夠證得同體的性智。而在平等性智當中又能視無量妙觀察智,無量不同的法門,這個是同中有異,異中有同;同是異中之同,異是同中之異。所以非同非異,所以是空。
『無有大小相』。所以沒有小解脫,亦沒有大解脫可得,但是在說法上就有如此的分別。既然有如此的分別,其實大小之相本來大小互入,小能夠容大,大又能夠入小,所以佛法是圓通自在的。
『安見廣略別』。安是那裡。那裡有廣略的差別呢?表示說連廣略相也不可得。廣軌能入簡軌、略軌,略軌能入廣軌。一剎那能入長劫,長劫能入一剎那。
『無上解脫道,一法不傳傳』。真正的無上解脫之法門,所謂一法不立,了無可傳,這叫「千聖不傳」。於如此不傳就是不見能傳,不見所傳。傳這不可得的法,這才叫真正的傳授,所以說『一法不傳傳』。
『聞說如是法,宜開玄關門』。聽了這樣法門,就知道要去開玄關門。「玄」就是不可思議。「關」就是眾生有無明煩惱關閉自己的天靈蓋,使自己的正智慧、正思維無法顯現,現在就是讓玄門能夠開解。
『善知次第入』。在修行上要知道種種次第來修。比如說有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迴向、十地,修到五十二階次,這種次第修持不能躐等。意思就是你修到那個地方就證到那一種法,了解到那個地步。就有如學校一般、有小學生、中學生、有大學生、有碩士博士,必須由小到大慢慢遞次增加自己的證糧,增加自己的學識、佛法的智慧。
『亦了頓具足』。「亦了」,同時也要明白。「頓具足」就是說:雖然有次第相,但是在我們的佛性裡頭,是頓然具足這些法門、頓然具足這些佛性、頓然具足這些家珍、頓然具足如來的無盡三昧,就像礦中有金還沒有粹鍊,但是裡面金已完全具足。像海中有濕性、栴檀中有香氣一樣本來具足矣!
『請觀心要匙,能啟聖玄門』。所以我們應該要以心要的鑰匙開啟玄關門。好像我們要開門沒有鑰匙也開不了,用對這鑰匙一開就開起來了。這表示說,要知道這個心要、要知道種種心法的訣竅、要訣、密要,像儀軌也是一種密要。就像電腦的程式一樣,知道按那個地方就能開啟顯現。
『一旦顯本覺,家珍本無盡』。假如修持顯現本來的圓覺之體,家珍本是無盡。家珍就是你本來具足的佛性,你本具足的德相,本來就是無量無盡的啊!
『更於道種智,修持大用顯』。還要以這種體認來開悟,依著這種性地來修持自己本具足的佛性,讓這個大用能顯現出來。否則的話沒有功能顯現出來,就是呆呆板板的。像虛空不會變化,虛空不會有三門相,虛空不活活潑潑的靈覺,虛空不會有佛的無盡三昧,虛空不會拔渡眾生。即使宛然而空,這種境界跟佛大用現前的境界是大不相同的。這還要持續去修持,不是說我體認到了佛性以後,我就可以一切放下不管了,也不去修持,這樣反而不會如法現前,必須要磨練。就像知道礦中有金,還是要多加磨鍊才可以把金完全顯現,才能具足大智慧、大光明,價值連成的金器才能完成突顯。(三門:身口意也)。
『如開大乘車,坦馳於大道』。就好像我們開大乘的車子,在大道上馳騁,一點都不能馬虎。開稍微偏向左也不行,偏向右也不行;偏向有也不行,偏向無也不行。非有非無中道而行,才不會出問題,也不能走旁門左道,往往會墮入火炕。
『不去亦不來』。也可以說無去亦無來,不生不滅,不去不來,表示說如如不動的意思。如如不動並不是說輪子不轉動,還是一直有在精進,動中不見動所以叫『不去不來』,就是去來中沒有去來相可得,這叫無去亦無來,實無所去亦無所來。
『如如住三昧』。在這如如法界中常住的三昧。「三昧」就是定的意思、心能夠安定於本覺。
『定者定眾相,空者空萬緣』。在定中定眾相,在一切眾相中得定,一切無常相中得真常,一切煩惱中得菩提,這個是「定眾相」。「空者空萬緣」,表示於萬緣中了解空義,不受萬緣遷動。
『相空心乃定,緣寂相自虛』。相空心就定,因為知道一切相本空不實在,所以不會隨相轉。「緣寂相自虛」,也知道一切緣生諸法,本來寂滅相,本來不可得。這個時候就知道一切緣起的相,如夢如幻不實在,本是虛妄不實的,這時候心自然能自在不隨他轉,才有定力可得。
『虛應無所住』。因為一切法虛,虛就是不實在的關係。所以我們雖然心應一切相,但是不隨他轉,所以無住無著。因為心無所住的關係不隨相轉,不隨緣起而變遷,而且能常住在本體中不動。
『寂證無生忍』。因一切法本寂滅故。所以能證得無生忍、無生法忍。『如是發菩提』。只要能照這樣的方法來發菩提心的話,這個時候『實無能發者』。不見有能發之我,不見所發之菩提相。『以發相空故,方顯本淨心』。才能顯現本自清淨解脫的心。
嗡 菩提即達 母都婆達雅彌 怛尼塔 伐日拉 吽種
這個是顯現菩提心,觀想一個月亮一樣。
盈盈碧波上‧心月影現中
這是我們的性海當中有一個心月。這個心月若實若虛、非實非虛。月在波中,看起來好像實在,手一摸又摸不到,去撈,也撈不出來,可見它本來是虛,虛就是不實在。既然不實在,但是會緣起現前,所以說非實非虛。
滿空佛日照‧性海自粼粼
一方面又看到太陽,佛日遍法界。在性海當中坐法船水波盪漾,假如在性海當中坐船從東到西、從西到東,心月也跟著你走到東走到西。其實月影本來不動,假使回過頭來到湖的中心,它還是在湖的中心。所以雖動而不動,雖不動而動,這個是月影的奇特。
嗡 菩提即達 班扎三昧雅吽
這個是菩提心一發起來,讓菩提心金剛堅固的意思。
本具俱生慧‧恒超眾無常‧一念本湛寂‧何處見輪涅
「本具俱生慧」本來具足的俱生佛慧。
「恒超眾無常」本來都是超越一切無常的。
「一念本湛寂,何處見輪涅」就是我們這一念的菩提心。本來是湛然清淨不生的意思。寂滅不生何處見輪涅。本來就沒有輪迴相、沒有涅槃相可得。所以這裡就是不住生死,也不住涅槃。這個是菩提心的金剛三昧心,就是如此超越一切無常、超越一切輪迴相、超越一切涅槃相。
嗡 菩提即達 叭達盤旦喃 迦嚕彌
解脫勝義心‧本徹法界淨‧大滿周沙界‧細入毫端中
這是解脫的勝義之心。本來是「徹」,徹就是通徹,通徹法界清靜自在。「大滿周沙界」,大起來的話遍滿法界。「細入毫端中」,看看這個菩提心,大可以遍法界,細可以入微塵、毫端。毫端可以具足菩提心,所以一毫端可顯法王剎,一微塵中可轉大法輪,小能入大,大能入小。
(大)嗡 菩提即大 司叭那拉呸
觀心輪充滿法界遍滿十方。
(小)嗡 菩提即大 省哈那拉吽
充滿法界之後縮回來到心中像指甲一樣寬的心輪
(中)嗡 菩提即大 摩訶叭日拉 含母 曼母
不大不小然後觀想即大即小、大小互入;非大非小,所以說離時空、數量相,不思議中。這個是整個大法界各有無盡微塵大的菩提心一一具足無量法界。
十方三世佛‧無盡解脫道‧一時普融入‧法界本覺心
圓通大自在‧莊嚴大神變‧一切功德利‧迴向諸眾生
無有一含識‧不入解脫中‧願佛威德力‧普證蘇悉地
因為菩提心包含:過去無始、未來無終、現在無所住,『十方三世佛』,都在我們的法界心裡頭。
『無盡解脫道』。三世諸佛的無盡無量無邊的解脫道;解脫道就是微妙的正法、解脫正法,十方三世佛所證得的最高無上法門。
這些解脫法門,『一時普融入』。在一時中普融入三世諸佛的妙法、融入我們的『法界本覺心』裡頭,像是融入虛空。虛空是在我們的心海當中。『圓通大自在』。一切諸佛能圓融通徹而且大自在,就是能夠離種種生滅之苦,離種種輪迴之苦,離種種世間法所以得大自在。就是不受輪迴的牽制,不受業力的牽制,都能隨心自在,所以是觀自在。
『莊嚴大神變』。以大自在力能莊嚴佛性、能莊嚴佛土、能夠莊嚴依正、能夠莊嚴一切三昧,如此就能夠顯現摩訶大神變。神變的意思,就是神力自在。變就是顯現功德,顯現無盡的功德,顯現無盡解脫力,顯現無盡斷漏力,顯現無盡的三昧力。這是神變,不一定要變什麼。
『一切功德力,迴向諸眾生』。以我所修的功德力,功德的益利,迴向一切眾生。『無有一含識,不入解脫中』。但願沒有一個含識,含識也是有情眾生,沒有一含識不入解脫中。含識是包含大小眾生,乃至蠢動含靈。小小的動物也有本識,有第八識,凡是具足八識的一切眾生,具足阿賴耶識的這些有情眾生,都能入解脫中。所以說,沒有一個含識不入我的解脫中。
『願佛威德力』。但願十方三世佛威德的力量,在十方一切處恆常現身。恆常現身的意思,就是說三寶常住在法界,讓佛真正的法性身遍滿一切處,我和十方三世諸佛能夠常住在一起,一刻也不離。
就像佛慢堅固一樣,走到東西南北、十方上下一切處都不離佛,而且十方恆常現身。也等於說窮東方無盡、窮西方無盡,乃至十方一切佛土無量的種剎,都能恆現法性身跟我們在一起,就好像我們到那裡都不離虛空一樣。在台灣也不離虛空,到日本也不離虛空,到加拿大也不離虛空,到美國也不離虛空,乃至到天界也不離虛空,一切都不離虛空。佛的法性身遍普一切處,跟我們日常生活都在一起。跟我們行住坐臥都在一起,跟我們語默動靜也在一起,跟我們運水搬柴都在一起,就是跟我們日常生活一刻也不相離。
所謂『朝朝共佛起,暮暮共佛眠;與佛常一體,無有一刻離』。所以三門融一體;三門就是身、口、意。佛的身口意跟我們的身口意融成一體,我們所說就等於佛在說,我們現的相就等於佛現的相,我們的心想就等於如來的心想,那都是金剛身、金剛語、金剛意,變成三門和佛融一體。『普證蘇悉地』。這樣的話就能夠證得大悉地最大的解脫力。
大解脫圓悟妙心咒
南無薩拉婆耶 南無阿密達婆耶
南無叭拉若 叭拉密達耶 恒尼他 提哩提哩
賀哩賀哩 嘻哩嘻哩 密哩密哩 訖哩 訖哩
司嘻哆帝 呼耶威帝 玉魯 玉魯 玉魯
那那那那 資資資資 魯玉魯玉 莎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