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密心要 {卷1-2}
顯密心要
{卷1-2}
尊貴的 力空金剛上師 開示
了了見時無所見.見見之時無能見
前境緣生見不生.前塵緣滅見不滅
不生不滅觀自在.隨生隨滅見常明
自在常明無所住.迥脫根塵識界處
本無定法可是非.亦無不定常一味
五毒本空五智現.無明煩惱竟也佛
奇哉怪哉難思議.汙泥蓮花出同體
「了了見時無所見.見見之時無能見」,了了就是明明白白地現前,沒有一絲毫障礙,就是了了分明。了了分明見到自性的時候,其實沒有見相可得,因為見精不是屬於世間法,不屬於分別心所見,不屬於前面的五識分別所見,也不屬於六度的意度分別所見,也不屬於末那執著所見,也不是阿賴耶識的藏識所見。當然一切見性的本體也不離阿賴耶識,因為開悟的時候,阿賴耶識變成第九識──阿摩羅識,叫做清淨識。前面的五識變為成所作智,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,第七意識為平等性智,第八意識變成法界體性智或者大圓鏡智,四智圓明也可說總體變成五智圓明,總該四種智慧就變成大法界的法界體性智。
所謂「見」是見性的見,自性之見,因為性外無見,見外非性,即心即見,即見即心,也等於說即見即佛,即佛即見,這種是佛見,佛見是自己菩提心所見,或者是本覺心所見,或著智慧根本心所見,或著勝義心所見的。這個見是離一切能見所見的對待相,這叫做無所見。若落於世間的見法,屬於六根對六塵的境界,不屬於真實能夠見到本來自性的見。
無所見及無能見就是所見跟能見都了不可得。了了就是我們的心,了了見就是能見之心。見見之時無能見,我們了於境界的時候,是所見的境界本空,自性為能見者亦空,其實能見也不可得,所見也不可得,為什麼都不可得?所見也是虛妄之相,境界都是虛妄不實在的,所以沒有所見之境,沒有能見之心,為什麼?三際心不可得,沒有過去心能見,没有現在心能見,沒有未來心能見,三心不可得,那有心可見。覓心了不可得,所以非心能見,非境為我所見,境如夢幻泡影,心亦了不可得。三際心不可得,心非內外中邊一切處,覓心了不可得,八還辯見七處徵心也了不可得,所以沒有能見之心,沒有所見之相。
「前境緣生見不生.前塵緣滅見不滅」,所謂「前境」是當前的,世間現前的一切法緣起,緣起的當體有成相的緣起,但是我們的見精是不隨緣起而增,見精是不增也不減,不因為法生,見而隨生,不因為法滅,見而隨滅。假如法生見也隨生,法滅見也隨滅,隨物相而生而滅,這種見是世間之見,是世俗之見,是生滅之見,是無常之見。佛法之見精是不生不滅的見,明明現前的時候,見精是存在,一切法滅沒的時候,見精依然存在。這個見精跟能聞的自性是一樣,要反聞自性,見也是要反照自性,見精是不隨色相轉的,隨色相轉的叫識,識是隨物相轉,物相怎麼樣,你就怎麼樣去分別,這就是見識。
見精是不隨色相轉,不隨形態變化而轉,它永遠是如是如是的,否則這裡有個物體是倒,那裡有物體是正,那見性是倒還是正,就無從去立了。見精非正非倒,它不隨倒而倒,不隨正而正,脫離根塵,不隨根、塵、識、十八界轉,這才是真正的見精。
這是代表我們的妙見,我們的「見精」是不隨生滅轉的,不隨前境轉的,前境生不隨生,前境滅也不隨滅,它生了,我們的見也不加,它滅了我們自性也不滅,不生不滅,佛性是湛然如是。
金剛總持
「不生不滅觀自在.隨生隨滅見常明」,任何事情都是不生,任何事物也都不滅,是什麼事情?就是主人翁,自性為主人翁,佛性就是主人翁,為什麼叫主人翁?不隨相轉、不隨法轉、不隨物欲轉,才能叫主人翁;其他會隨相轉、隨物欲轉、隨五欲相轉,都屬於無常,所以這個叫做客,它隨時在變,不能作主的,不能叫做主人翁。不生不滅才是真正的自己,才能夠真正觀自在,否則就不自在了。不生不滅也是表示我們的佛性不隨生不隨滅,所以它能夠長久自在無礙,長久自在如如不變,這是自性不隨轉的本體。
「隨生隨滅見常明」,我們的佛性不是挨挨板板的,它能夠恆順眾生,恆順一切法,不是像虛空一樣不能隨順,虛空只是能夠湛然不動,它沒辦法隨順。佛性能隨順,你的事相演變到那,我們的佛性也就追隨到那,你墮落到三途,佛性也不離三途,你墮落到地獄,你的佛性也不離地獄,為什麼?佛性遍滿十法界啊,遍滿無量一切時空處,所以它能夠不離自性而遍隨一切法轉,這叫隨緣。佛性有二義,一個隨緣義,一個不變義。隨緣義就是妙有,不變義就是真空,就如太極的兩儀,一空一有融成一個無極之體。佛性具足空有二諦,一個真諦,一個俗諦,佛性能隨俗諦不離世間法,佛法不離世間,不著有為,不離無為,能在無為處又不妨礙有為一切法,不住無為,不礙有為,不障礙有為,也不著於無為,這是很重要的一個課題。不僅僅不生不滅,也能隨生隨滅,這個就是佛法的微妙處。假如說只會不生不滅,那就墮於偏空外道,假如只會隨生隨滅,那就墮於凡夫道,落入生死門,落入偏空的外道或聲聞,這兩種都不圓融。要能夠在生滅中得不生滅,於不生滅中得不生不滅,相互自在無礙,這叫做真俗不二,空有不二,是不二法門。
「自在常明無所住.迥脫根塵識界處」,自在常明表示我們的佛性永遠自在,自在的意思是不受一切業力干擾,不受一切世間法干擾,不受一切生滅法干擾。常明是常照的意思,表示我們的佛性永遠智慧昭然,常照在法界間,不因為你的無明,就減損了你的佛性,不因為你的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就把你的佛性顛倒了,磨失掉了,不會的。一闡提也有佛性,你即使造惡極端,你的佛性依然在,為什麼?佛性不受一切生生滅滅罪障所轉,不隨淨業所轉,不隨善業所轉,不隨惡業所轉,超乎善惡之外,超乎染淨之外,超乎俗諦跟真諦之外,不生不滅。
「迥脫根塵識界處」,自性是脫離六根和六塵的,真正的佛性,非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也非色、身、香、味、觸、法,就如心經說的「無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無色、身、香、味、觸、法,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。」(眼識、耳識、鼻識、舌識、身識,意識)六種意識都不可得,眼對色的色識,鼻對嗅的嗅識,耳對聲的聲識等都不可得。識界處指六根跟六塵稱十二處,加上根塵中間分別的六識合稱十八界,識帶有媒介的意思,分別取著而生心動念,就是屬於識。
「本無定法可是非.亦無不定常一味」,任何佛法都是離一切標定,離一切的執著,無固無必。諸法當中皆是眾緣和合而生的,即然是眾緣和合而生,就沒有一定法可得。因為無定法可得,所以不能執著於那一方,執著於有也不對,執著於無也不對,執著於亦有亦無也不對,執著於非有非無也不對。反正眾生一生心動念早就不是了,六識境界根塵都是沒辦法悟到它的本體的。
「亦無不定常一味」,佛性沒有定法,也沒有不定法。定法就落於定見,佛無定法可得,也無不定法可得。佛法無畢竟定的話,佛法就模擬兩可,顢頇其是,籠統說法,這就不是真正的佛法。佛法也不是不決定,也不是決定,若入決定,就做繭自縛,若於不定,就模擬兩可,這樣也是,那樣也是,沒有是非明辨的智慧,沒有妙觀察智,沒有邪正之分,那就很難跟外道辯你是正法,假如你自己都搖擺不定,你怎麼能夠以正正他,以道御他。
施身法派(覺于巴)皈依境
「五毒本空五智現.無明煩惱竟也佛」,假如知道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當體也是空,當體無自性的話,你就能將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化為五智慧的菩提自性,五智慧的菩提自性,也不離煩惱而有的,因為煩惱的當處本空故,所以能從煩惱當中,見到自己的五智慧體性,這就叫做火裡能栽蓮,泥菩薩裡有金剛自性。戰亂的時候,老百姓把銅像金像的佛像塗滿泥巴,外層再以水泥封住,埋在地下,怕戰亂將之溶為武器之用,太平時候才把它挖出來。有人就說:你挖這泥佛幹什麼,又沒價值。知道的人就說泥巴裡頭是金銅銀銅,金做的,價值無邊。我們的信仰不著於價,而在真正的淨心。所以凡夫有佛性,四生九有都有如來智慧德相,只要你能好好去體悟的話,即使蠢動含靈都有佛性啊,無明煩惱的當體,也不離佛性的菩提自性,所以煩惱即菩提。
「奇哉怪哉難思議,污泥蓮花出同體」,這是法華經內的經義,表示世間五濁惡世當中就有如來的清淨法界。世間的煩煩惱惱,其實我們的佛性是不生不滅的,常住在法界間,跟我們二六時中都在一起的,你向東,佛性也不離東,你向西,佛性也不離西,你向中央,佛性也不離中央,你上天堂,佛性也不離天堂,你下地獄,佛性也不離地獄,它一切處不離,也不相即,不即不離。佛性若跟你相即,那糟糕了,你入地獄的話,佛性跟你受苦,你上天堂,佛性跟你娛樂,你落入餓鬼,佛性跟你飢饑,不會這樣的。佛性入惡不惡,入善超善,入天非屬天府,入地獄也不受地獄之難。就像虛空一樣,能在六道中都不離虛空,但是虛空沒有分別心,它雖充滿於諸天,但是它非天,它充滿於地獄,但是它非地獄,它充滿於餓鬼、畜生,但它本身也非餓鬼,非畜生,非三途,非六道,非四乘天。卻也不離四乘天,不離六道,不離三途,不離一切處。雖不離一切處,不著一切法,亦不著一切處,等其類而不類,都不染不著,也不離。
佛性遍滿一切處,在佛殿內有佛性,在厠所一樣有佛性,虛空所在,就是佛性所在。把佛性比喻成虛空是很貼切的,只是虛空是宛然大空之體,雖然它好像能隨順一切萬法緣起,但它不隨緣起,就像鏡中現影,隨眾生虛妄執著,而顯現一切世間相;但虛空是無相的,不隨法轉的,不隨法染污,很像我們的佛性,只是它沒有德行可得,沒有緣起活活潑潑的三昧力可得,虛空沒有智慧相可得,佛性有智慧相。虛空不會利益眾生,也不會害眾生;佛性的菩提心,能利益眾生,不障礙眾生。虛空不會發菩提心,我們的佛性能發菩提心。虛空不會成佛,我們的佛性可以成佛。
{待續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