點鐵成金(下)
點鐵成金(下)
上師開示錄
念念在觀,就好像是學射箭的人,天天在學射,起先是站著射,後來也可以跪著射,轉身射,動中射,每射必中。後來能箭箭相拄,前箭與後箭都能射在一起,插在一起。如此就變成三昧了!我們學佛也要讓開悟的境界也是如此,一開始的時候,一天當中只有聽經的時候,宛然佛性現前,後來慢慢在自己念佛的時候也能現前,後來看到佛像、三寶相、出家人,也能返照現前。後來連在世間法中,也能通體圓現。在動靜中能顯佛性,清淨中能顯,五濁中也能顯,在任何一切逆難中也能顯,這就不得了。
就像從前有一位和尚,忍辱精進,修持念佛三昧,有一天寺中遭小偷,由於這個出家人身無長物,兩袖清風,寺中也是空無一物。這個小偷四處找也偷不到東西。心中忿火由然而生,怒不可抑。不巧碰上這個和尚,和尚知道他來偷東西,但並沒有做任何表示。只是這個小偷由於偷不著任何東西,暴戾的性情如同江洋大盜般,所以就拿出家人出氣,捶打這個和尚,和尚預知這是冤家,定業所感也默然的承受,以還宿債,並且開始念佛,小偷看他不理不睬,一心念佛,更加瞋惱,拳打腳踢,小偷越是打,這和尚就越念佛,這個小偷愈看愈氣就不停的杖打,企圖把這股氣發洩在和尚的身上,而和尚就一直不停的念佛,終於小偷把這和尚打死了。
和尚雖被打死,然而在這當下卻以念佛三昧,了知無常無我,破除我執,於中陰契入無生忍,乃而往生淨土,馬上因為這種三昧力,俱足阿鞞跋致的力量,現証法性的本體,湛然不住。於是又化生回到自己的身上,死而復活。這小偷看到這種景象,心想,不得了!這和尚死後還能復活,嚇得跪下來向和尚懺悔,和尚慈悲的接受他的懺悔。並告訴小偷說:你五百大劫以後,才能受佛的法。從現在開始,歷經五百大劫的時間,你可能要受這鞭荅之苦,受這鞭打的苦報。雖然你懺悔己罪,而我也接受你的懺悔,但是你往昔所造作的業太重,所以還是會依因果而受地獄之苦。我現在為你皈依三寶,也代替你懺悔罪業,等你五百劫後,善根自然成熟,便會出家修道,奉持佛的正法。
諸如此類的例子表示說,一個人造什麼業,自然會有什麼業報。我們一舉手投足間,心裡任何的思想,都有它的因、它的果。一念善心就能成就很多的福報,一念惡心也能感招無量的災禍災難。所以禍福都是由心所現。就像往昔有些施主,他們發心設立義田,耕種義田,收成穀子後便送到寺廟中,供養出家人或救濟貧窮人。因此得到大福報,愈來愈富有。後來到了他們的子孫的時候,由於富甲一方,便生驕慢、傲慢之心。對於祖宗發下的心願,所立下的義田規矩,供養出家人修行的發心,拋到九宵雲外!等到收成後,就叫寺中的和尚自己來搬回去,以前是由施主自己送往寺中供養,而現在卻是以作威作福、高慢、不屑、不情願的心態、以粗惡不敬的語氣。等同「嗟來食」一樣。百般的刁難!時常把好的收成穀物,換成劣質腐壞的給出家人,凡新收成的米穀換為已經被蛀食的舊米穀…種種的惡形惡狀。
由於心的不同,這子孫們所得的福報,也就漸漸不如從前了。以往他們的祖宗由於恭敬心,所以派人送上寺廟,又禮敬又跪拜,而且又謙說今年的收成不好,假如明年能收成更好,我們一定要供養更多、更好的,心中不斷發心,要作更多更好的布施,所以這一包米就因而變成一百包的福報,甚至更多!而他們的子孫卻變了樣,如此不敬,生出了後悔之心。反而譏毀祖先的發心,認為為何要去耕作義田!何不乾脆廢掉義田,自己收成,自己多一些錢豈不更好。並且譏評出家人,自己懶惰、不事生產,認為是出家人厚著臉皮要來乞討。就因為這樣子,所以後代子孫的福報一點一滴的耗盡,事業上也只顧私利、刻薄傭工而眾叛親離,業績不好、日走下坡、處處碰壁 ,家道從此一蹶不振。
所以說,人的生心動念,都會有善惡的感招,都會有異熟果報。種善因得善果,種惡因得惡報。因而再多麼高的法門,它也不離世間的因果福報,所謂的「不昧因果」就是這樣。不要認為自己的佛性,是因相不可得,果相也不可得,因為因中有果,所以因非因,果中有因,所以果非果。所以非因非果!在法性裡面都是清淨本體,都是無性的法界,所以不見因相,不見因相則無來相,無來相則無所生之果相。由於果又復為因,所以不見果相,就沒有業相。沒有果相就沒有滅相。果就是那個東西:有那個成品,就會有那個成品毀壞的時候、無常的時候。所以有因就有生,有果就有滅。因為互為因,所以這個因因果果,就變成有始有終、有生有滅。
所以在這個生滅當中,能契入這種法性無生境界,就能攝入金剛不壞的本體。假如是隨順世間法,就變成世間的生死門,假如能反觀自性本不生的話,就能契入金剛解脫門。念念能歸於法界心的修法,在任何的密宗的咒語也是如是,要能夠得咒心,得咒心以後,要能入於心中心,入於心中心後,要能入於都地,入於都地又化成虛空。要分解起來,就是入於一個「啥」字。由「烏」入「雅」、次入「訶」、次入「扉」、次入「那打」、次入「虛空」。
其實學佛就是要如實的去真修,別無他妙巧。在千篇一律所說的佛法,都是讓人能針對某一個眾生的缺點。所謂的缺點,就是毛病,也就是我們的習氣,針對眾生的習氣、煩惱,懺悔改進,然後才能契入修要,否則的話,再高的法門,有時候適合他,卻又不適合另一個人,這種現象就會令人感到遺憾,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,因為佛說法也是有五時八教,表示有權教也有了義實教,更有不同的次第或圓頓法門,眾生的根器無量,所以法門自然也無量。要能夠以一法來攝一切法實在不容易,但是只要能夠悟得真如法界,或者般若的清淨的妙心,自然會有這種觀想力、有這種開悟力、有這種啟發力、有這種善巧力。慢慢自己就會循序漸進,漸至高妙。
我們不敢期望大家一下子就能入流,入聖流。因為五十二階次還是宛然,眾生沒有辦法像佛一樣,一按就變成一個海印三昧的清淨佛土,眾生由於業力所使,所以縱使淨土現前,眾生看起來還是一樣的五濁惡世。因為心濁,所以業相濁,世間也濁。心淨,那麼佛土才會淨。因為眾生的業相,沒有經過開悟,也沒有經過修持,又沒有真實的証量,他再怎麼去看這清淨的世界,依舊是污濁、煩惱境界。這是因為心地的問題,眾生心淨則佛土淨,心無住則法無住,心無生則法無生,心無染則法無染,這是心地修持上最重要的地方。
心生善惡‧福禍由之
如影隨形‧自必報償
觀業性空‧事懺理淨
三門無垢‧罪同夢景